本篇文章1557字,读完约4分钟
自2016年以来,我国重要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不断加快,相关政策相继出台。日前,商务部等7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重要产品信息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将初步建立完整协调的重要产品可追溯管理体系、统一协调的可追溯标准体系和可追溯信息服务体系。
业内人士表示,《指导意见》是未来重要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将重点建设覆盖重要产品、跨越国内外的三维可追溯网络。可追溯网络的建立不仅可以加强全过程的监管,还可以提高流通效率,推动产品质量的提高,这对于引发供方结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三维可追溯网络
继去年1月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重要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后,可追溯体系建设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近日,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重要产品信息追溯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细化了工作任务。它对各级政府、行业组织、参与企业、技术单位和其他实体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可追溯系统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流通追溯部总经理任晓涛在接受《国际商报》采访时表示。
知情人士指出,《指导意见》的亮点之一是对可追溯体系建设和重要产品目录管理体系、标准体系、认证认可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提出了“互联网+可追溯”、“企业信用+可追溯”和“可追溯+精准扶贫”。新的工作模式对于促进部门间的协调和配合,协调和推进不同类型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建设进程,实现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未来的一个时期
在此之前,商务部已经在肉类和蔬菜、酒精和药材领域建立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可追溯系统。数据显示,截至去年8月,全国已有15000多家企业建立了肉类和蔬菜追溯系统,覆盖32万多家企业,初步形成了辐射全国、连接城乡的追溯网络。
此次,《指导意见》要求建立覆盖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农业生产资料、特种设备、危险品、稀土产品等重要产品的追溯体系,探索和推进妇幼产品、建筑材料、家电、汽车零部件、地方特产等追溯体系建设。旨在建立一个三维、全方位的可追溯网络,更加重视可追溯系统的应用。
小的可追溯性促进大的变化
“可追溯系统的建设不仅使购销更有保障,食品安全更可控,而且是市场升级和转型的重要契机,可促进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使交易的各个方面受益。”上海中山副食品批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个小小的“扫描代码”动作非常重要。据了解,追溯系统将收集与产品的整个过程相关的信息。通过扫描包含追溯信息的二维码,可以查询和监控产品从流通到消费全过程的相关信息,形成强大的信息流,进行分析和管理,提高流通效率,从而推动供应质量的提高。
安徽省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副总经理宋在接受《国际商报》采访时表示,追溯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市场的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促进了市场管理和运营的现代化。“现在,每天可以自动生成55,000份回顾性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帮助管理。使用追溯数据本身就是一笔财富。”
然而,追溯系统从建立到在仁中的推广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知情人士透露,溯源体系建设仍存在三大困难:一是市场机制作用不足,保持溯源体系的活力需要行业组织、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二是数据互联不够,要促进各部门、各地区的信息共享;第三,缺乏可追溯系统的功能扩展。有必要促进可追溯系统与消费者安全、企业精准营销、行业管理优化、供应链安全和精准扶贫等不同功能共存。
任晓涛说,可追溯性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理念,已经融入到政府管理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各种产品的可追溯体系建设中,总结了大量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可追溯性案例集的编制正在加速,并将向公众公布。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追溯体系建设撬动供给侧改革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3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