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41字,读完约5分钟
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多年来,对外开放的每一步都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最近发布的“服务贸易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确定了金融服务发展的三个关键领域,而证券作为其中之一,自然离不开“积极稳定”的开放总原则。然而,记者发现,随着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即“新中国九条”提出的改革目标——到2020年,将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规范透明、稳定高效的多层次开放资本市场体系,服务贸易“十三五”规划在表述上增加了“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
合资券商迎来“春天”
对于持有外资股的国内证券期货机构来说,《规划》文件给出的政策方向仍然是逐步放宽持股比例和业务范围的限制,市场对加快开放步伐的预期显然比这短短的一句话更加丰富。
中国第一家合资证券公司始于1995年,由摩根士丹利和中国建设银行共同组建的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以下简称CICC)。当时,摩根士丹利持有CICC 34.3%的股权,向CICC提供投资银行、直接投资、国库、外汇操作等技术和诀窍,并管理一些业务领域。2012年8月,《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将外资在合资证券公司持股比例上限从1/3提高至49%。在过去的五年里,尽管一再有进一步放松的消息,一些外国银行还是急于行动。但是,除了2013年内地与香港、澳门签署的cepa协议外,香港资本与澳门的最大持股比例为51%,目前,中国境内所有合资证券公司均未超过49%持股政策的上限,包括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的合资证券公司。截至2016年底,相关政府部门从未给出具体时间来修改该规定。根据2014年《新中国九条》规定,设立外资合资证券公司的期限为从事人民币普通股、外资股、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保荐、外资股的经纪、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的经纪和自营业务,符合条件的公司可在设立两年后申请扩大业务范围。现阶段,除了瑞银证券(UBS Securities)和高盛高华证券(Goldman Sachs Gaohua Securities)都持有牌照外,其他合资券商只持有投资银行牌照。
2017年,新一轮金融开放似乎带来了一个转折点。1月17日,《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和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服务业要重点放宽对银行、证券、期货和保险机构外资准入的限制。外资进入证券公司的限制已经放松的信号再次引发了外国媒体的新猜测,甚至有人认为中国未来可能会将持股上限提高到100%。当然,除了谣言,外国投资银行的最新行动也提供了很好的证据。例如,摩根士丹利将其在摩根士丹利华信证券的持股比例从33.3%提高到49%,瑞银计划将其目前持有的瑞银证券的持股比例从24.99%提高到49%。显然,中国的商业越来越有希望。对于外资银行来说,合资经纪平台更具参与价值。
内地券商的海外布局已成趋势
另一方面,合资券商业务发展缓慢受牌照管理、缺乏控制等因素的影响,这也是近年来mainland China券商业务水平快速提升的原因。服务贸易“十三五”规划提出鼓励国内证券期货机构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国际竞争力,这符合中国证券业的新发展趋势。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16年,129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79.94亿元,净利润1234.45亿元。然而,在收入和利润业绩大幅下滑的同时,在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监管引导的共同作用下,这已经成为券商出海的一股潮流。从多家券商披露的年报信息来看,媒体普遍关注海外业务不仅前景光明,也是2017年布局的重点。
例如,中信证券去年的海外收入达到81.4亿元,占21.4%。中信证券国际收购CLSA并完成分阶段整合后,理顺了多条境内外业务线的协调机制,完成了菲律宾主银行与日本三菱银行的重大并购。同时,“一带一路”区域资本市场战略布局提前实现,中信证券已在“一带一路”完成40多个单个客户项目。去年,CICC的海外收入也稳步增长,为集团89.4亿元的收入贡献了20.3亿元,占22.7%。拥有早期跨境业务布局的CICC认为,它具备“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和融资需求的全部能力。”海通证券两年来在海外业务方面下了很大力气,通过收购和整合海通国际证券和海通银行,建立了一个国际业务平台,并成立了自由贸易区分行。2016年,其国际业务实现收入53.5亿港元,令人瞩目。
当然,放眼全球国际资本市场,中国证券期货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海外同行相比仍相对落后,目前的国际布局只是进入国际市场的第一步。战略路线的选择是大多数经纪期货公司积累时间和经验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完全开放、自由流动的资本市场,才能培育出真正一流的国际金融服务机构。从这个角度看,自我增长的要求也迫使中国加快金融对外开放的步伐。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证券业亟须提升国际竞争力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5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