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03字,读完约8分钟
不要让一些机构的愚蠢影响现金贷款产品的声誉,并借此机会冷却整个消费金融行业。毕竟,冷却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关掉火是不好的。
钛媒体作者:薛洪言
不管政策旗帜有多好,没有底线是不可能透支的。
去年以来,越来越多打着普惠金融旗号的所谓现金贷款平台,以“高利率、零风险控制、广撒网”的激进勇气,挑动了消费金融市场的局势,多次引起舆论和社会的关注,濒临摧毁普惠金融的旗帜,促使监管部门采取行动。“不做,不死”永远是真理。
显而易见,剔除这些“不良元素”不仅符合用户的利益,也符合图书从业者的利益。大家好,大家好;而且,对“不良分子”特征的描述在监管中已经相当到位,所以操作起来并不太困难,也很难影响无辜的人。
没有必要深究,但考虑到电子租赁事故对整个行业造成的p2p污名的毁灭性影响,作为最常见的贷款产品,现金贷款的声誉是不可破坏的。因此,我们必须再次削减这些“坏因素”,以便大多数好的机构不会被这一大堆鱼伤害。
最初的来源,谁是“重组”的倡导者
监管之剑指的是现金贷款,几乎所有有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都回答“躺着”。没有他,“现金贷款”这个词的外延太广了。
例如,一个企业从银行借入流动资金贷款,这实质上是一种现金贷款;个人从银行申请的低息消费金融循环贷款也是现金贷款;一些黄金互助巨头提供的基准信用卡的现金分期付款产品也是现金贷款;p2p平台的现金贷款产品可视为现金贷款;当然,户外电线杆上的贷款广告,即所谓的“快速贷款”,也属于现金贷款。
那么,上面提到的所有现金贷款会被纠正和清理吗?
当然不是。事实上,《关于清理整顿“现金贷款”业务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已经做出了非常明确的定义,我们先来看看。
从机构属性来看,主要集中在网上贷款平台、网上小额贷款平台等不具备相关资质的平台。首先,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两类机构被排除在清理整顿之外。
从业务属性的角度来看,《通知》命名了三个特征,即:
-利率异常高。据媒体报道,“现金贷款”的平均利率为158%,而“工资贷款”的最高利率高达598%。从本质上讲,“高利贷”是以“现金贷款”的名义进行的,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稳定。
二是风险控制基本为零,坏账率极高,风险被巨额利润掩盖。一些平台大力招聘线下人员,盲目扩张,自由放贷。一些平台借款人只需输入简单信息并提供部分授权即可借款,行业坏账率一般在20%以上。
第三,利润滚动使借款人陷入债务危机。一旦借款人逾期还款,平台将收取高额罚款,同时,平台将使用电话“轰炸”其亲友或暴力催收等手段。当一些借款人无法在一个平台上偿还贷款时,他们被迫转向其他平台“借新还旧”,这使得借款人的负债成倍增加。
《关于清理整顿“现金贷款”业务活动的补充说明》补充了需要注意的平台特点,增加了“实际贷款金额与贷款合同金额不一致”(即所谓的拆入利息、拆入时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两条。应先从贷款本金中扣除),并加上“无担保期短”。
可以看出,在业务属性方面,基本上排除了以银行信用卡定价标准为基准的黄金巨金现金贷款产品,主要集中在年化利率在36%以上的高息平台。
至此,此次清理整顿的责任人已经比较清楚了,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网上贷款平台、网上小额贷款平台、现金分期付款平台以及其他年化产品利率在36%以上(在等额本息还款法下,相当于月利息的1.71%和日利息的5.7%)的创业型现金贷款平台都包括在此次重点排查整顿范围内,但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特许机构不包括在内。
从现金贷款市场看年利率超过36%的合理性
重点整治的“疑点”已经锁定,但说实话,范围还是有点宽。37%的年利率和137%的年利率都属于“嫌疑人”,但两者性质明显不同,不能称之为麻烦制造者或坏人。
事实上,贷款市场一直存在两个世界。一个是所谓的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市场,主要是银行,辅之以其他被许可方,利率低,主要面向优质客户;一个是所谓的高利贷市场,这是由大量私人借贷甚至高利贷机构主导的灰色地带。年化利率远高于36%,主要是针对没有正规金融机构服务的二级客户,包括像大丰厂这样的中小企业在内(当然,大丰厂还是不错的,民间借贷只是用于过桥融资,正常运营还是可以从银行获得资金)。它还包括像蔡成功这样的小微企业主(蔡成功的问题是,作为一个自然人,他的资金使用不当,数额过大,例如,正规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只能依靠高利贷),以及大量没有信用记录的普通人。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大量的p2p平台和分期付款公司切入以前的高利贷市场,以高于36%但远低于高利贷的利率成功抢走了原本属于高利贷机构的用户,使这些次级借款人能够有尊严地借贷和还款。因此,互联网消费金融经历了爆炸式增长,涌现出大量平台。
然而,随着森林的生长,会有更多的鸟。
最初从事线下高利贷的机构也开始将他们的业务转移到网上,仍然从事高利贷业务;也有一些用心不良的创业组织,也以“普惠金融”的名义开始做实际的高利贷业务。
事实上,这些机构已经扰乱了市场,需要对市场进行严厉调查和处理,行业将保持透明。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大多数平台都有良好的意图。尽管利率很高,但并未超出“收入覆盖风险”的合理范围。用一根棍子杀死这些机构是不合适的。
诚然,36%的年化利率是正规金融机构的禁区,但相应地,大量高风险次贷用户也是正规金融机构的禁区。为了保持利率红线并为整个集团全面降息,这是正规金融机构的做法。我们可能会称赞正规金融机构的合规性,但忽视大量二级用户的借贷需求真的很好。
对于大量无法在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的人来说,这种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农村地区的大承包商需要购买化肥,刚毕业的大学生需要一次性支付四个月的房租,厌倦了保安的农民工想去蓝翔学开挖掘机,他们刚进城时有点虚荣。在工厂工作的女孩咬着牙想买一部苹果手机...
需求总是会得到满足的,如果你不满足它,私人高利贷就会满足它。把这些用户交给专门从事正规经营的网上现金贷款平台,而不是交给处于灰色地带、难以监管的私人高利贷,不是更好吗?当然,前提是这些平台的初衷是为这些用户解决借贷困难的问题,而不是通过在网上放高利贷来获取利润。
因此,应该承认,即使一些机构的现金贷款产品的年化利率超过36%,仍然是合理的,仍然可以区别对待。
如何区别对待他们?既然高利率是问题的根源,我们不妨从利率开始。考虑到这些平台所涵盖的劳动力成本、不良成本和利率成本的刚性支出,我们重新定义了什么是合理利率和高利贷。至少,36%的水平显然太低,不足以支付这些正规运营机构的成本。
举个简单的例子,许多现金借贷机构的资本成本来自p2p,基本上在10%以上;不良成本也很高,许多平台都在20%以上;这两项加起来是30%。考虑到人工成本、运营成本和适当的利润需求,36%的定价水平怎么够呢?
至于什么水平是合适的?50%还是100%?我不能冒昧。毕竟,这些平台的运营成本可以通过调查获得。只要观念改变,重新定义一个可接受的利率水平并不难。
冷却是必要的,但要小心发动机熄火
然而,消费金融的受欢迎程度将会下降,而且必须下降。
一方面,在不冷却行业的情况下,很难从根本上拦截那些捣乱者和投机者;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这不再是一个是否降温的问题,监管本身的关注将使行业降温。
例如,我所知道的一些消费金融平台,虽然利率远低于36%,与此次清理无关,但却被刻意切断“现金贷款”,营销活动低调得多,效果不如以前。
正如作者在文章开头担心现金贷款产品的声誉不应受到某些机构的愚蠢行为的影响一样,有必要抓住冷却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规模作为契机。毕竟,冷却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关掉火是不好的。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监管剑指“现金贷” 消费金融领域大地震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5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