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8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证券报(记者王媛)记者今天从上海银监局了解到,目前上海共有21家外资法人银行,占中国外资法人银行总数的一半以上。资产规模达到2万亿元,是重组初期的6倍多。资产规模10年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6%。

2007年,随着外资银行在中国全面实行国民待遇,几家外资银行选择将其在中国的分行改为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同年有11家外资法人银行在上海落户。

近10年来,上海外资法人银行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2017年2月底,上海21家外资法人银行共有229家分行和482家支行,与法人成立初期相比,分行数量增加了一倍多,支行数量增加了近五倍。员工总数超过3.5万人,是公司银行成立之初的2.8倍。目前,资产规模已达2万亿元,是重组初期的6倍多,10年间资产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9.6%。

上海外资法人银行资产规模达2万亿元 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近两成

此外,上海外资法人银行对母行收入的贡献也在不断增加,部分银行对母行业务收入和利润的贡献接近一半,在集团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也在不断提高。例如,南商中国对母银行收入的贡献从公司重组当年的25%大幅上升至2016年的59%,东亚中国也从公司重组当年的26%上升至37%。

与此同时,上海外资企业银行的经营基本面依然健康。截至2016年底,上海外资法人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89%,低于全国银行业平均水平。拨备覆盖率达到256.13%,为历史最高水平。整体流动性充足,流动性比率达到62.13%,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基金比率分别为180.87%和138.50%,远高于100%的两个国际标准;资本水平充足,资本充足率为17.96%,杠杆率为8.86%,远高于监管要求。

上海外资法人银行资产规模达2万亿元 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近两成

跨境业务、贸易融资、财富管理、外汇及衍生品交易、现金管理和个人理财是上海外资法人银行的优势,不仅为当地市场引进了丰富的产品、成熟的做法和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还提升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整体服务能力。

根据上海银监局的数据,截至2017年2月,上海外资法人银行表外衍生产品交易规模约为表内资产的4.2倍,衍生产品交易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0%以上。一些外资银行在自营和做市商交易方面走在了市场的前列。

一些外资法人银行在引进海外创新产品的同时,也将产品设计、市场风险管理等专业管理团队引入本地,促进了国内创新业务的发展。在2016年中国跨境人民币年业务量排名前十的银行中,上海外资法人银行占据四个席位。

10年来,上海外资法人银行加强了本土化建设,积极融入当地市场,支持当地经济建设。其各项业务呈现出明显的本土化发展特征。从本币和外币结构来看,人民币业务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基于外币业务的业务模式发生了变化。

数据显示,上海外资法人银行的人民币资产、贷款和存款占70%以上,人民币业务已成为主要业务。从客户结构来看,客户结构更加多元化,本地客户业务的比重大大增加。目前,上海外资法人银行对外资企业的贷款从重组初期的74.1%下降到45%,对中资企业的贷款从17.1%上升到35.3%,对中资企业客户的贷款比例翻了一番。中国居民个人贷款几乎从零开始,目前占外资银行个人贷款总额的65.3%。

上海外资法人银行资产规模达2万亿元 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近两成

此外,上海的外资企业银行服务于中资企业走向全球,服务于国家关键战略。近年来,上海外资法人银行依托海外网络优势和丰富的全球产品,特别是利用一带一路周边的全国性网点,在服务中资企业海外并购、帮助中资企业登陆海外融资平台、帮助中资企业拓展海外业务等方面贡献了许多成功案例。

虽然受全球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上海外资法人银行的经营经历了曲折,但总体成绩值得充分肯定。记者了解到,在银监会的领导下,上海银监局将采取措施促进上海外资法人银行的稳步发展:

一是支持和鼓励外资法人银行在上海的差异化定位和特色化发展,充分发挥外资银行的全球网络和跨境经营优势,提供符合中资企业境内外发展和国际能力合作战略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国际化经营的示范效应。

二是引导银行打造上海自贸区和上海金融中心,鼓励外资法人银行利用自贸区创新与监管互动机制,积极研究、引进和实施业务模式、业务、产品和管理等多层面创新,服务国内经济金融发展需求。

三是提供交流平台,鼓励外资银行加强与中资银行在各业务领域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目标,积极推进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等国家战略的实施。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上海外资法人银行资产规模达2万亿元 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近两成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5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