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01字,读完约7分钟

①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的第四届大中城市大学毕业生联合招聘会(春季)北京站,参加招聘会的应届毕业生正在填写求职意向。

②求职学生正在查询企业的就业信息。

③求职者在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举行的综合双选会议上与企业沟通。

④求职学生进行视频面试。经济日报记者韩照片

说到毕业后在基层找工作,很多人都会相视一笑。你愿意还是不愿意去?担心什么?看什么?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提出要积极营造高校毕业生立足基层成长的良好环境,更好地鼓励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据统计,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95万人,比上年增加30万人。当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时,新一代的年轻人是否已经为基层就业做好了准备?

基层是底层吗?

一个小小的舞台也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当很多人还在找工作的时候,清华大学刚毕业的博士生李做了一个对外人来说不“安全”的决定——成为陕西的一名草根。

李本可以做出更多“世俗”的选择,比如去一家大企业,年收入几十万元,这对他来说并不难。然而,这不是李的心血来潮作出的决定,就业的基层。

李求学期间,热心于公共事务。2012年,李在浙江平湖市参加暑期实习时,选择了三个冲突最多的地方部门:信访局、派出所和城管大队。在此期间,他经历了许多第一次。他第一次坐在请愿窗口接受请愿。第一次,他坐了警车,第一次出去检查市容...

“基层最复杂的情况是人们最能锻炼的地方。同时,基层也是政策实施的关键环节,青年学生最需要奋斗。从那时起,我开始意识到要想解决中国的许多问题,我应该去基层。只要我们有决心和行动,我们所能推动的变革就比我们想象的要大。”李对说道。

过去,它一直是许多大学毕业生去大城市工作的首选,比如北京和稳定性强的单位。现在,随着就业环境的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热衷于跨地区就业。返乡就业和在基层创业已成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明显趋势。

以清华大学为例,在关键行业、领域和地区工作的毕业生比例从2003年的32%增加到过去五年的70%左右;就地域选择而言,北京以外的就业比例在过去四年中超过了50%,并且逐年增加;在过去的八年里,近1200名毕业生被派往基层公共部门工作...“胸怀大志,进入主流,进入大舞台,成为大事业”成为清华毕业生就业选择的主旋律。

基层就业,同学们都要准备着

说起基层就业,李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许多人的面孔:在课题组里认识的的哥哥现在在新疆南部的喀什;参加完今年的庆祝会回来的哥哥周浩,目前在宁夏担任乡党委书记;研讨会的好兄弟吴昊现在在福建长汀。他说,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这些人的选择,可以称之为“没有个人功利的选择”。

“刚刚启航,路还很长,一起加油吧。”李在他的朋友圈里写道。

去不去?

有困惑和期待

随着“90后”毕业生大规模进入职场,他们个性鲜明,喜欢尝试新事物,就业观念更加多元化。他们早就不再谈论基层就业的“基本”变色。与“80后”相比,他们不愿意决定未来的就业方向,而是渴望用自己的能力创造自己的世界。

今年5月4日,记者在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举行的综合特长生换届选举大会上,见到了石家庄医学院应届毕业生刘明辉。与大多数对留在一线城市还是回家犹豫不决的人不同,这个20出头女孩最大的理想是能够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回报家乡。

“虽然现在就业压力比较大,但这并不是因为就业难,选择到基层工作。学习医学时,我们应该从基层做起。随着分级诊疗体系的推广,我相信基层工作经验将在未来的大型医院和小型诊所中发挥重要作用。每次回家,我都看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看到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希望为我的家乡人民尽一份力。”刘明会说。

五年前,许多医学毕业生根本不会考虑去县级或乡镇卫生院。随着“二胎”政策的出台,儿科和妇产科对医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国家政策的鼓励、基层条件的改善以及学校在就业和创业课程方面的指导,“基层”已经成为医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

当然,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即使有成千上万的理由去基层,一个小小的蝴蝶效应也可能成为通向基层工作的“路障”。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阻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上,对基层的认识存在偏差,服务基层的意识薄弱。有些大学生对基层知之甚少,有些人觉得在基层工作不体面。客观原因主要是基层工资低和经济压力大。也有一些大学毕业生担心基层单位,不是因为他们怕艰苦,挣钱少,而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作用有限,发展受阻。"他们一旦下去,就不会起来。"。

基层就业,同学们都要准备着

“其实,如果每个人都关心基层工作,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基层。决心是一切的前提。”李对说道。

如何看待就业?

概念改变需要过程

“从大学校园到小县城,我怕我会变得目光短浅、不思进取;我害怕我会迷失在一个小县城的生活节奏中。如果有几个像你这样的人站在周围,你会觉得轻松多了,我只是需要这样的安全感。”在谈到去基层就业时,师范专业的王保华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就业观念的形成不是一天的工作。每个大学生可能都有王力可·包华的担忧。除了引导大学生培养自己的就业观外,保障越强,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动力就越强。

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工作,一直是我国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鲜明的政策取向。2017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就业“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结合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发展岗位,落实学费补偿、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配套政策,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北京计划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资,江苏基层就业考研加分...今年以来,许多地方政府大力改善基层岗位待遇,相继出台了各种激励政策。

基层就业,同学们都要准备着

不仅如此,在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工作方面,还有许多有前途的空工作室。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林对记者表示,学校十分重视发挥毕业生就业的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特别设立了“清华大学立业基金”和“清华大学毕业生就业帆船奖”,奖励选择西部、基层、重点行业和艰苦行业就业创业的毕业生。学校领导也亲自送他们去上班,然后不定期地去看望他们。“扶马搭顺风车”的行动,可以帮助选择到西部、基层和国家重点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沉下心来,沉下身来”,“留下来,好好干”。

基层就业,同学们都要准备着

专家指出,到基层单位就业对大学生来说仍然是一个相对个性化和个性化的选择,还没有成为普遍现象,这与个人的具体情况和国家的具体政策有关。国家颁布的指导政策能否有效实施,能否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打开上升通道,能否为他们创造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能否解决一些困扰他们的实际问题,这些都将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产生重要影响。(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韩)

基层就业,同学们都要准备着

(编者:梁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基层就业,同学们都要准备着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6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