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102字,读完约10分钟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今年6月17日是徐海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徐海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忠诚战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战略家。毛泽东称赞他是“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和“工人阶级的旗帜”。邓小平评论说,他“对党有一颗红色的心”。江泽民称赞他“无私和思想开放”。
徐海东同志于1900年6月17日出生于湖北省大武县徐家桥村(原名黄陂)。13岁时,他作为学徒进入了砖窑厂。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被分配学习军事。1926年夏,他奉命南下广东,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担任代理排长,参加北伐。在汀泗桥战役中,他率领一个排打败了敌人的四个炮兵连,缴获了12门大炮,受到了师指挥部的表扬。
大革命失败后,徐海东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回到家乡,被黄陂县委任命为河口区农民自卫队队长。他带着这支只有17人、一支手枪和8发子弹的队伍参加了黄麻起义,然后搬到木兰山进行游击战。鄂豫皖根据地正式形成后,徐海东领导的游击队并入红军主力。他参加过鄂豫皖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当过红军第四军的营长、团长和师长。他因英勇善战而被军队称为“徐老虎”。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实施战略转移后,鄂豫皖三省重建红二十五军,徐海东先后担任师长、副师长和司令员。在国民党军队残酷“扫荡”根据地的严峻形势下,他和其他领导人采取灵活的游击战术,率领部队向湖北、河南、安徽转移,坚守大别山,使被破坏的根据地得以恢复和发展。1934年11月,红15军按照中央的指示向西进军,开始了长征。他自告奋勇地由司令员改为副司令员,并与司令员程、和政治委员一起,领导血战突围,截击国民党军队。经过两个月的艰苦战斗,他进入了陕西南部,建立了湖北、河南和陕西三个根据地。
在坚持鄂豫陕根据地期间,红15军取得了意外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两次“围剿”,在三个月内取消了红15军的军事部署。得知中共中央、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准备北上,他坚持要求红十五军北上西进,掩护中央红军的长征,牵制住他周围的大批敌军。吴焕先牺牲后,徐海东同志再次担任司令员,继续单独率领红15军北上。他于1935年9月中旬到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组成第15军。
为了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军事包围,巩固陕北根据地,迎接党中央,徐海东率领第十五军,先后发动了崂山战役和榆林桥战役,消灭了一大批国民党军队。红十五军与中央红军会师后,两军并肩作战,组织了直罗镇战役,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中共中央在西北安置中国革命根据地举行了“奠基仪式”。后来,徐海东率领部队飞越黄河,挺进山西。他与红军一道,歼灭并打败了国民党军队的31个团,杀伤了17000多名被俘的敌人。不久,徐海东率领西征,打了三个月的仗,开辟了一个800英里的新地区。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红15军团改组为八路军115师第344旅,徐海东同志任旅长,驰骋抗日战场。1937年9月,徐海东率领344旅687团参加平型关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激发了全国人民对抗日战争的信心。随后,徐海东率兵至山西、察哈尔、河北三省,参与了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在张店与马池店的战斗中杀死了近千名日军士兵,升华了华北大地。1939年9月,徐海东走上华中抗日前线,担任江北指挥部副司令兼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指挥周家岗战役和定远反“扫荡”战役,巩固和发展皖东抗日根据地。
1940年1月,徐海东同志在紧张的战斗生活和长期过度劳累之后,在皖东抗日前线病倒了。之后,他在病床和担架上度过了余生。他曾经生病并指挥作战,但由于疲劳被迫离开指挥岗位。解放战争期间,他始终关心战场和人民解放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海东同志的身体状况一直很不稳定,他仍然主动为党和人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徐海东同志是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成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徐海东同志是在战争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党和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和杰出战略家。他九死一生,身上留下了17处伤疤。他毕生致力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他以无限的忠诚、坚强的党性、杰出的才能、高尚的情操和共产党的本色,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几乎实现了一生为共产主义而战的铮铮誓言。
当我们纪念徐海东同志时,我们应该学习他对信仰的坚持,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的崇高追求。坚持信念,不要忘记你的主动精神和勇于牺牲是徐海东同志一生的写照。他带着革命理想来到武昌,从长江里拿出他卖的钱,付了第一笔会费。从此,他牢记“做名副其实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庄严誓言,一生坚定不移地相信、实践、奋斗,这也是他在无数次生死搏斗中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无论生死,逆境,他都不屈不挠,坚守信念,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始终不渝。在战争年代,他浴血奋战,受了许多伤,他的革命意志从未减弱。“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精神和乐观精神。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条件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像徐海东同志一样,把信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增强“四个自信”,增强政治决心,自觉成为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徒、忠实实践者和模范捍卫者,始终为真理和理想而奋斗。
当我们纪念徐海东同志时,我们要向他学习忠于党的坚强党性。坚决听党的话,坚决跟党走,是徐海东同志入党时确定的人生目标。他的言行一致。在去长征途中,他得知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红军要北上的消息。他克服干扰,面对困难,带领红二十五军毅然北上,成为中央红军的先行者。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路途遥远,经济困难。毛泽东给第25军写了一封信,借了2500元。尽管当时红15军也很困难,徐海东还是二话没说,直接把账户上仅有的7000大洋中的5000大洋拿出来给中央红军,首先保证中央政府的需要。他在《生活报告》中写道:“党把我培养成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手工业工人,忍受旧社会的痛苦,不懂百事可乐,后来成了一名高级将军。令我不安的是为党和人民做的工作太少了。今后,和过去一样,虽然我不能再为党工作了,但我将成为一个对党、对人民、对共产主义事业永远忠诚的共产主义者。”他还说,“只要你还有一口气,你就必须为党工作。”像徐海东同志一样,我们要忠于党,分担后顾之忧,对党负责,尽最大努力完成党交给我们的职责和任务。我们要强化“四个意识”,牢牢把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确保党永远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当我们纪念徐海东同志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开放和诚实的政治品质。徐海东同志出身贫寒,感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疾苦。大革命失败后,他被迫离开家乡,大女儿徐文进被三叔选中,连夜逃走。从那以后,他成了“童养媳”。新中国成立后,徐文进的丈夫向父亲求职。经过长时间的沉默,徐海东说:“现在它刚刚被解放,政府的负担仍然很重。我如何才能专业化?”从那以后,徐文进和她的丈夫一直住在农村。徐海东同志对家人很“吝啬”,但对家乡却很慷慨。他主动为大吴种植了40多万株茶树,成为村民的“大树”。后来,他想尽一切办法筹集资金修复从大武到武汉的公路,并帮助他的家乡建了一个烟草厂、一个化肥厂和一个榨油厂。徐海东同志一生宽宏大量,成绩斐然,但从不自私自利。他主动要求降级降级三次,从不关心个人得失,从不专事生活,从不改变自己布衣的本来面目以博取民心。我们要像徐海东同志一样,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要真正用权力为人民服务,用感情为人民服务,用利益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团结广大干部群众,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纪念徐海东同志,要学习他求真务实、终身学习的进取精神。徐海东同志没有正式上学,也没有系统地接受军事理论的学习,但他胸中有一本“活书”。他坚持从实践中学习,向人民学习,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在创建鄂豫陕苏区的斗争中,他在深刻了解地理、民情、敌情的基础上,提出了“诱敌深入、先困后战”的军事战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根据地的建立和红军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他生命的最后30年里,他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关心国内外的经济建设和重大事件。董去见时,从谈话中得知他学习很好,称赞他说:“你病了这么多年,还能跟得上形势,真是太好了!”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向今天,他们也必须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当今世界日新月异,我们要更加注重学习,特别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识真理,在实践中把握规律,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焕发出更灿烂的真理之光。当我们向徐海东同志学习时,我们要学习他勇于承担责任、勇往直前的英雄精神。徐海东同志充满了豪情和虎劲。他敢于战斗,善于战斗,从不向困难或敌人屈服。在战场上,在每个关键时刻,他总是站起来,甚至赤膊上阵,扭转局势,帮助大楼倒塌。红15军从桐柏山转向伏牛山时,在防城县独墅镇遇到国民党军队,敌人夹击,形势十分危急。在千钧一发之际,徐海东率领70多名机枪手在枪口下向敌人猛扑过去,以压倒山川的英雄壮举为全军而战。他说:“共产党员即使牺牲了也要站出来!”徐海东同志善于大事,不怕困难,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勇气和胆略。敢于承担责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正是因为敢于承担责任,我们党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障碍,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一个世纪的光辉历史,创造出许多人间奇迹。当前,中国正面临一场百年不遇的巨变,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变化,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扶贫开发进入决定性时刻。COVID-19肺炎流行病对人类构成严重挑战。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我们要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全力以赴,善于创新,努力开创新局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熊、王著)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立功之初——纪念徐海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2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