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13字,读完约2分钟
湖北日报评论员李四会
我们不仅要重视文物与城市的耦合,使其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还要依法保障文物的相对独立性,给它们一个“安全距离”。
几天前,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大学的旧牌楼被一辆搅拌车撞毁。司机涉嫌过失损坏文物,已被刑事立案。武汉大学回应称,受损的“老牌坊”可以完全修复。
建于1934年的“老拱门”是武汉大学历史建筑的代表建筑之一,也是武汉大学“自强不息、锐意进取、求真创新”精神的重要物质载体。对武汉来说,“老拱门”也是一个不寻常的标志性建筑,是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站在全夜场的早晚,仰望“国立武汉大学”的大字,城市的沉重感常常从我的心里淌过。
正因为如此,武汉大学的老拱门被撞了,这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这不仅包括与武汉大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还包括许多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普通市民。尽管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但“老拱门”仍然可以完全修复,文物没有消失的危险,但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要对市区的文物给予更多的保护和爱护。
由于历史原因,武汉大学的旧牌楼单独挂在校园外,嵌在市中心,客观上增加了文物损坏的风险和文物保护的难度。但是,《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外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文物与城市的耦合,使其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还要依法保障文物的相对独立性,给它们一个“安全距离”。
有关方面表示,武汉市洪山区将率先在牌楼周围安装限高杆等有效保护设施,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确保文物安全。“现在弥补还不晚。”从这个教训中吸取教训,用一个更完整的体系更好地保护包括老牌楼在内的标志性文物是合理的。“历史是人民的历史,文物是全体人民的文物。”保护散落在市区的文物,需要政府持续高度重视,需要文物保护编辑的专业素质和认真精神,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密切监督。如果各方共同努力,爱护我们的文化遗产,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将是无穷无尽的,并将被传承下去。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湖北日报》评论道:市中心的文物应该有一个“安全距离”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3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