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61字,读完约5分钟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康通讯员蔡磊

5月14日下午,在武汉芜湖金都工业园区的一栋厂房里,新入驻企业的工人戴着口罩,全力以赴地追赶进度。

此前,由于工厂业主陈先生与原承租方王在解除合同时发生激烈冲突,双方互不让步,工厂长期无法正常生产。

受理此案后,考虑到原被告和被告双方的实际情况,武汉市黄陂区法院芜湖法院法官李小华没有“判刑”,而是想尽一切办法为企业解决问题,让双方握手达成调解协议。

“我们已经发生冲突半年了。我没想到它会在战胜疫情后这么快得到解决。”陈先生感激地说。

据省法院负责人介绍,在COVID-19肺炎疫情影响下,面对合同履行、企业债务、劳资关系等涉及企业的案件,省法院发挥司法职能,积极主动妥善解决矛盾纠纷,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准确的司法服务和有力的司法保障。

快速调解,

解决企业的迫切需要

4月8日,对、王一案进行了梳理,发现案情并不复杂。双方在租金结算上只有分歧。如果案件能够通过调解解决,双方可以尽快恢复工作和生产,从而减少诉讼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时间成本。

然而,在听了李小华的解决方案后,陈某一次又一次地摇头叹息道:“我们太僵硬了,街道和公安调解已经多次无效。你应该直接做出判断。”

面对陈某的抵抗,李小华没有气馁。他分别为双方解释了法律,并引导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谐可以赚钱。现在是恢复工作和生产的关键时期。如果你们继续对抗,你们只会失去双方。”

李小华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多次沟通,和王终于同意接受调解。既然已经把工厂租给了别人,他希望王能尽快搬走。然而,王说,他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新工厂,很难在短时间内搬迁。

看到双方又要陷入僵局,李小华主动站了出来。他到处联系芜湖街的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寻找厂房的租赁信息。最后,在街道的帮助下,他为王找到了一座令人满意的新厂房。

“五一”之后,王把所有的工厂都提高到了0+。在陈某进行现场验收和收租,新租赁方无缝对接,快速入驻,有效实现三方共赢。

暂停使用强制措施,

员工的“饭碗”已经保住了

“法官,请不要扣除我的钱。我答应还债,但如果我的账户被冻结,我会破产!”4月底,武汉一家餐饮企业的负责人程某致电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法官,要求暂停使用强制措施。

去年年底,程因债务纠纷被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春节前,执行法官通过在线检查和控制系统冻结了他的商业账户。爆发后,程的企业无法正常经营,拖欠大量员工工资,企业举步维艰。

在核实了程的经济情况后,执行法官多次担任申请执行人,提出了由外人提供全额担保的方案,成功启封了程的账户资金,帮助他的餐馆恢复营业,挽救了几十名员工的“饭碗”。

“根据最高法院实施诚信文明实施的精神,如果执行查封、扣押、冻结等民事强制措施可能使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的经营秩序,法院应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研究合理的实施方案。在依法保护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选择对企业生产影响最小的实施措施。”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部部长俞介绍。

“不仅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而且对在疫情中遇到困难的大企业,根据现行政策,我们还给予还款宽限期和债务展期,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灵活实施强制措施,以尽可能地保护。企业。”余对说:

“云”解封促进执行,

湖北和江西的企业都生存过

湖北的一家回收技术公司曾是江西一家包装公司的原材料供应商。2018年供应结束后,包装公司仍欠这家回收技术公司800多万元。

2019年底,在松滋市法院的主持下,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双方同意,自2020年1月起,包装公司每月支付人民币20万元,直至所有款项支付完毕。受疫情影响,包装公司未能如期在2月和3月履行其义务。

看到对方的拖延,回收技术公司的负责人打电话给松滋市法院的执行警察邓娇华,说复工在即,企业资金链很紧,要求他督促包装公司尽快付款。

接到电话后,邓娇华立即通过电话联系了包装公司。包装公司负责人表示,疫情爆发后,公司没有业务收入,流动性非常紧张,要求法院组织咨询,解除对公司厂房的查封,以方便办理银行贷款。

由于疫情期间无法组织现场调解,邓娇华通过视频组织了双方的谈判。回收技术公司同意在另一方付款后提交申请,以解除对工厂的扣押。

4月12日,回收技术公司收到执行款40万元,委托管辖法院通过委托执行完成启封手续。开封后,包装公司也投入生产。

省法院负责人表示,随着市场主体有序恢复工作和生产,省法院网上网下协同努力,运用司法职能,对涉及企业的案件适用精准政策,积极维护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为全面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充分发挥司法职能,妥善解决矛盾和纠纷——湖北法院全面保障恢复工作和生产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4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