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09字,读完约5分钟
政策解读■本报记者李海南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了《关于改革和完善全科医生培训和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和控制医疗费用的“把关人”,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培养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对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家庭医生合同制服务,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维护和改善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正是由于《意见》中提到的“守门人”医学人才的缺乏,医疗现象一直困扰着我们的社会,甚至阻碍了整个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然而,《意见》的发表,显然使市场舆论对加强全科医生培训,避免病人“踢皮球”、“跑腿”的呼声作出了积极回应。
两年内,全科医学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将基本完善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要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所谓全科医生,是指医学人才具有独特的态度、技能和知识,有资格向家庭每个成员提供持续和全面的医疗保健、健康维护和预防服务。他们是以门诊服务的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一般紧急情况的多面手,可以在大医院和社区医院工作,并提供诊断和治疗服务。
多年来,我国医疗困难的普遍性日益严重,这是由患者对名医的热情造成的,例如,很难找到知名专家。客观地说,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造成了区域性和结构性的医疗困难。以北京为例,相当比例的外国病人在门诊就医;主观上,中国人习惯于去门诊部看大病和小病,这导致了综合医院的拥挤。
人们倾向于用脚投票来选择医院和医生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在于优质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另一方面在于缺乏必要的医学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为此,《意见》建议,到2020年,基本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师培训体系,适应全科医师发展的激励机制基本健全,全科医师的职业吸引力明显提高,城乡分布更加合理,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全科医生将基本与城乡居民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服务关系,城乡每万人拥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到2030年,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师培训体系将更加完善,使用激励机制将更加完善。城乡每万人拥有五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队伍基本满足建设健康中国的需要。
这意味着从2018年起的两年内,我国应基本完善全科医生发展的激励机制,为继续培养全科医生奠定必要的制度基础。为此,《意见》明确规定了全科医师的培养体系,包括通过医学与教育的合作,深化高校全科医学教育改革,建立和完善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巩固和完善全科医学继续教育。
全科医师培训是“对症下药”缓解医疗困难的关键
事实上,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医疗困难,中央政府近年来已经明确表示,新时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分级诊断和治疗的制度安排,其根本目的是将急性病与慢性病分开,鼓励在基层解决常见病。做好分级诊疗工作,需要医院、医保支付者和患者自身的合作和共识。其中,医学人才尤其是全科医生和儿科医生等关键人才的培养是关键。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科学中心教授陈裕德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分级诊断和治疗是有先例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国就严格实行分级医疗,即分级诊断和治疗。从目前医疗困难的情况来看,有限的医院资源一旦得到充分释放,很容易导致大型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难以进入。因此,仍有必要鼓励有序、分层次地推进分级诊疗,以促进人们和医院共同理性、有序地应对医疗困难。
对于全科医生的培训,陈裕德认为目前医院的科室过于细致,这与以前的医疗部门有很大的不同,以前的医疗部门只分为内科和外科两大类,因此很容易造成医生的诊疗范围不够宽,比如在临床上把病人推出去的现象。医生的特点是他们需要积累经验。许多老一辈的医生主张,分支机构的设置应该更广泛,在深化一个课程之前,应该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老一代医生中,病人不会轻易被拒绝,这就导致了四处奔走求医的问题。这是当前医疗诊所普遍而紧迫的问题之一。”陈裕德说,有必要加快基层全科医生的培训,以解决大多数疾病的问题,然后允许病人在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转诊,必须去看专科医生。
陈裕德认为,全科医生、住院医生和儿科医生的规划和培训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落实“三药联动”改革的要求,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在取消以药养医、完善医疗保险支付制度、发展社会办医、实行分级诊疗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实施取得较大突破,在方便群众就医、减轻医疗用药负担方面取得较大成效,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陈裕德强调,公立医院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全科医生、儿科医生等医学人才的培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针对性地逐步推进。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全科医生培养是缓解就医难关键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6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