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02字,读完约2分钟
本报记者张木东
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拿出机器翻译,分别说了三个字:“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让世界听听我们的声音”,“今天的节目非常成功”。话音刚落,机器立即给出了流畅的英语翻译。然后他用英语问了一些问题,机器回答说:“我很荣幸有机会展示我们的新技术。”
这一幕出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的第三个“代表频道”上,刘庆峰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HKUST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科达讯飞的梦想是让机器像人一样说话和思考."刘庆峰说,如今,科达讯飞的语音合成技术使机器能够说话。“我们用机器模仿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演讲,甚至连美国人都相信。”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对温度敏感”,已经超越了人类最好的速记员。在英语认可度比赛中,HKUST讯飞也获得了各项指标的第一名。
事实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我国科技计划的一项研究内容。多年来,随着信息化、数字化、软硬件的长期积累和发展,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其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
就连最高人民法院也表示,要建设“智能法院”,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节奏,依托现代人工智能,以民为本、司法公正为重点,坚持司法法律、体制改革和技术变革相结合,高度信息化地支持司法审判、诉讼服务和司法管理,实现人民法院的组织、建设、运行和管理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和全方位智能服务。
在“代表性渠道”上,刘庆峰还说,要发展人工智能,关键是要强调应用是硬道理,要在应用驱动和数据迭代中不断进化。“人工智能正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国在人工智能的许多源头创新方面与世界同步,甚至在某些领域领先。下一步开发的关键是强调在应用驱动和数据迭代中,应用是最后一个词。不断发展。”他向在场记者表示,目前,中美两国在许多领域同时进入了“无人区”。我相信,由于人工智能的数据驱动特性、中国的用户基础以及政府应用创新的能力,中国必将在人工智能的竞争中赢得未来。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带着“翻译”上会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6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