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8字,读完约5分钟
3月20日,武汉市发布了《关于高校毕业生租房相关政策的解释》,指出普通高校学生在毕业后三年内在武汉登记,且家庭在武汉没有自有住房的,可以申请租房,租金将比市场价低20%。
去年,武汉市高喊“大学生购房打八折”的口号,并出台了毕业生最低年薪指引:大专4万元,本科5万元,硕士6万元,博士8万元。武汉计划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在5年内留住100万大学生在武汉工作和创业。
图片来源:中国视觉
这个政策很熟悉。2013年,武汉还发起了一轮“大学生韩学习”。当时,武汉取消了对毕业生定居的一些限制。毕业后两年内在武汉工作并创业的人可以定居;重点大学毕业生来武汉发展,可以先定居后工作;更重要的是,2013年,武汉还提出新就业的大学生可以享受30%的市场价格的公租房,为基层服务的大学生可以直接报名。
当时,在政策的推动下,在汉就读的大学生人数在第一年就超过了毕业生人数的50%,但随后,在汉就读的大学生人数逐年减少,甚至下降到30%以下。
武汉有有89所大学,仅次于北京的91所。此外,自2007年以来,武汉的大学生人数已超过北京,达到1041100人。随后,这个数字逐年增加。据《长江日报》报道,武汉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总数不仅超过了北京和上海,还超过了纽约、伦敦、莫斯科、巴黎和东京等国际大都市,位居世界第一。
但令人尴尬的是,武汉每年培养的大部分人才都去了经济比较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例如,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56.36%的毕业生选择去北方、广州、深圳、江苏和浙江等沿海省份,而只有17.95%的毕业生留在中西部省份。根据2017年武汉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7年武汉大学38.68%的本科生选择在一线城市工作,如北京,25.46%留在湖北。可以想象,留在武汉的人更少了。
事实上,武汉无法留住大学毕业生,这与其产业结构有关。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武钢、武川、吴中、武国等大型重工业国有企业一度保持了武汉经济实力在中国的领先地位。即使到2016年,重工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仍将达到77.2%。同时,2016年武汉工业总产值达到4238.78亿元,而金融业产值仅为974.32亿元。
产业规模影响大学毕业生的选择。一项关于武汉大学毕业生在华工作影响因素的学术调查显示,中国毕业生的专业主要是工科,而大多数经济学毕业生不愿留在武汉。
“今天,武汉仍然是一个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对于(顶尖)大学毕业生来说,除了经济开发区和光谷,其他地方的就业机会很少。对就业率贡献较大的私营经济在武汉还不够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分析了时代财经的情况。
2017年,全国工商联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武汉有有9家企业入围,相比之下,重庆有11家,天津有13家,都是受欢迎的二线城市。然而,在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中,武汉只有6家上市企业,其中3家是国有企业。
乔新生指出,武汉的民营企业主要是家族企业,为毕业生提供的机会有限,这加剧了毕业生离开武汉的问题。“据我所知,一些二、三级学院的毕业生可以在北京开一家小公司,年薪超过10万。这在现在的武汉是不可想象的。这是一个国有企业和家族企业。一座发展势头强劲的城市。”
此外,上述学术调查显示,低工资水平也是毕业生离开韩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智联招聘2017年冬季求职期间的平均工资数据,武汉以7266元排名第18位;从2016年武汉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武汉市35383元的数据在各大城市排名中排名第28位,这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前十的状况不一致。
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光告诉时代财经,任何人才流动都是利益比较的结果。武汉的工资和就业机会无法与广州北部和深圳相比。因此,从收入角度来看,人才更容易流向效益更高的一线城市。
然而,自2017年武汉市启动新一轮“大学生韩学习”以来,武汉市大学生留不住的状况有所改善。去年,在韩学习的大学生增加了30.1万人,创下了历史最好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研究所副所长刘艳萍指出,为了长期吸引人才,除了户口、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外,还必须搞好产业发展,壮大经济。
目前,武汉有五大支柱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即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制造、设备制造、食品及烟草、能源及环保。对武汉来说,能否实现“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两个5000亿、几个2000亿的产业,为人才提供充足的产业支撑,仍是一个考验。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武汉为何留不住大学毕业生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6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