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0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经济已经踏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金融业如何才能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在近日举行的被称为“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风向标”的金融街(000402)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金融市场和高校的与会者就金融改革与开放进行了讨论,并就金融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的经济能力
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如何让金融活水更好地流入实体经济?
“金融业应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把握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表示,金融机构应与企业搞好沟通,充分了解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和困难,确保融资渠道畅通。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宏表示,银行业保险业要以服务国家重点战略、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国民经济薄弱环节为重点,利用好信贷增量,盘活资金存量,优化信贷投资;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提高农业、养老和卫生领域的保险供给能力;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农业、农村和农民融资问题。
要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必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需要不断扩大资本市场的优质供给."深交所副总经理李辉表示,深交所将丰富融资形式,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公司债券,特别是双创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做大做强。
风险防范是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
"防范金融风险应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中表示,要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化解金融风险。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在论坛上,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负责人提出了保持无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具体措施。
黄宏表示,银行业和保险业要稳步推进风险防范工作,坚持标本兼治。治标就是集中精力优先解决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的问题;根本原因是要在完善股权管理和公司治理等关键制度、加强银行和保险产品监管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证监会副主席严庆民表示,将继续加强对交易所的一线监管,大力推进实名制,全面加强市场主体监管,保持检查执法的高压态势,严厉查处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
"在互联网时代,一些金融活动很容易突破地域限制,积累风险."北京市市长陈吉宁表示,要创新监管技术和方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地方金融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金融监管能力应与开放程度相匹配
今年以来,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开放措施一再重复。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开放正在有序推进,部分政策已经落实。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使金融监管能力与对外开放程度相匹配。一方面,要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弥补财务管理的不足,做好政策配套,完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总结经验,提高监管能力,培养监管人才。
易纲表示,金融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管,坚持金融业务经营许可。只有监管到位,金融开放才能起到促进改革和发展的作用。
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司司长李表示,为适应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要求,银监会将按照立法程序启动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同时,完善配套监管体系和风险防控机制,确保监管能力与开放水平相适应。
(据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记者谭晓晓和刘辉)
《人民日报》(2018年5月31日,第19版)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深化金融改革 服务实体经济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7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