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63字,读完约7分钟

魏继刚主张异地就医的直接解决应该软硬兼施。在软件方面,我们必须改革制度,尽快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

政策前瞻

本报记者李海南

2017年,各方高度期待的跨省医疗直接结算终于有了明确的实施时间表。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各省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目标、任务、基本原则、主要政策、结算方式、办理程序、部省平台职责、信息系统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其中,按照通知规定的时间表,2017年将逐步解决跨省医疗的直接结算。

跨省就医直接结算前景可期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解决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相关制度和技术前提,结算系统的建立和社保卡的全国联网是不可或缺的。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已于2016年12月初通过初步验收。同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透露,2017年社会保障卡将直接处理跨地区、跨业务的个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基本实现全国社会保障卡。这意味着跨省医疗直接结算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2017年将逐步推进,前景广阔。

跨省就医直接结算前景可期

促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应对人口流动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就业和养老需求的增加,各方越来越多地呼吁加快异地医疗保险的直接结算。在国家政策层面,这也是不断部署的。从路径实施来看,从省内异地落户到全国推广,已经脱离了政策轨道。

在2013年发布的《关于深化2013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中,提出“大力推进异地就医结算,逐步推进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2014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年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包括“建立医疗信息系统,推进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当时,它被广泛理解为在流动人口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满足全国各地扩大的医疗需求的有力措施。

跨省就医直接结算前景可期

2014年1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的指导意见》,要求2014年基本实现市级统筹地区的直接医疗。结算,规范和建立省级医疗结算平台;到2015年,基本实现市级统筹地区和省内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建立完善的国家和省级医疗结算平台;2016年,全面实现跨省安置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跨省就医直接结算前景可期

但是,不难发现,关于《通知》的目标和任务的表述存在一些差异,主要集中在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的直接结算上。《通知》要求,到2016年底,基本实现全国联网,启动跨省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2017年,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将逐步解决,到年底将扩展到符合转诊条件的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结合当地户籍和居住证制度改革,异地长期居民和常住人员将逐步纳入异地医疗费用直接结算覆盖范围。

跨省就医直接结算前景可期

不用说,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已由“2016年全部实现”转变为“2017年逐步结算”的说法,客观上凸显了异地医疗直接结算的艰巨性。当然,直接面对问题会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毕竟,在结算系统和社会保障卡都连接到整个国家之后,这项任务的实施必然会随之而来。

长期以来,异地直接结算医疗保险需求前的最大障碍是医疗保险基金背后的地区和部门利益划分难以平衡。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一般在市县两级统筹,导致医疗保险统筹水平较低,各统筹地政策不一致,医疗待遇标准不一致,也是各地实现医疗保险联动的无形障碍。因此,逐步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整体水平是在政策层面突破异地医疗保险直接结算的有力措施,而以建立结算平台为前提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客观上促进了整体水平的提高。

跨省就医直接结算前景可期

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评估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继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为推进异地就医,有必要从居民就医需求和公共医疗服务平衡的角度出发,尽快推进异地就医。在魏继刚看来,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全国联网的结算平台和社会保障信息已经抓住了推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关键,但仅靠技术手段提供保障还不够。魏继刚认为,包括政策、管理、资金和人员在内的一系列制度设计层面的提升必须跟进,否则通过技术手段获得的成果将难以为继。

跨省就医直接结算前景可期

魏继刚主张异地就医应软硬兼施。在软件方面,我们必须改革制度,尽快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医疗保险基金背后的跨地区、跨部门利益难以平衡,导致各地实施医疗实时结算的阻力不断。因此,从制度上推进改革,中央政府有必要规范和设定异地就医结算的最低服务标准,以平衡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利益。在硬件方面,需要不断提高技术,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国医疗体系和医疗保险的网络化。

跨省就医直接结算前景可期

异地就医的直接结算应与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齐头并进

事实上,在中国各地直接解决医疗问题的政策路径并不难找到。大多数政策内容针对特定人群,但不是所有人的医疗需求。众所周知,由于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北京、上海等地的专科医院和优质综合医院承担了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大量门诊医疗需求。根据现行政策,有些地区只接受异地急诊的报销,有些地区甚至对异地门诊开绿灯,但在报销程序和材料上也要下大力气,远不如直接结算方便。

跨省就医直接结算前景可期

在包括本通知在内的一系列促进异地就医的政策文件中,跨省异地直接结算医疗费用的重点人群是“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即按照户籍政策取得户籍的长期退休人员,主要是退休后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这显然与任何公民都可以无障碍地享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初衷相去甚远。

在直接结算的范围内,直接结算的内容也是有限的。例如,《通知》明确提出2017年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工作目标,是以“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为前提,不包括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要求较高的“门诊医疗费用”。

显而易见,空在促进异地医疗直接结算的道路上还有空间。然而,有必要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即不同地方的医疗直接结算需要逐步推广,以实现全国覆盖,而且很难取得迅速成功。在履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承诺的政策路径上,全国各有关方面因地制宜取得了一些成绩,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其动力来源于包括医疗改革在内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领域的改革措施。

跨省就医直接结算前景可期

更重要的是,有必要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人们普遍期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原因在于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科学中心教授陈裕德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客观上,中国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造成了区域性和结构性的医疗困难。以北京为例,相当比例的外国病人在门诊就医;主观上,中国人习惯于去门诊部看大病和小病,这导致了综合医院的拥挤。

跨省就医直接结算前景可期

客观地说,我们必须确保促进不同地方医疗的直接结算,与平衡高质量的医疗资源以涵盖更广泛的范围齐头并进。陈裕德认为,目前优质医疗资源与地方医疗机构的合作,以及政策层面上,中央政府决定提出分级诊疗,大力培养全科医生和儿科医生,促进医疗、医疗保险和医药的联动,都是为了缓解就医困难,平衡优质医疗资源。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跨省就医直接结算前景可期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9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