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41字,读完约5分钟
战略合作签约网站。(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梅涛摄)
武汉开发区顺畅的智能制造市场流通供需现场匹配会议。(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梅涛摄)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谢会民通讯员张敏·范宇文
6月23日,首届供需对接活动在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举行,“平稳升温助力经济发展”。“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唱响歌剧”,疏通产业周期、市场周期和经济社会周期,扩大国内销售,扩大订单,提升产能,稳定就业,为切都经济复苏和疫情后振兴按下“加速键”,赢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第一次对接,重点是建筑材料。在现场,90家制造企业和30家建筑和房地产企业来到“市场”,进行生产和销售的精确对接。13家重点企业分别代表供需双方,签订了近2亿元的采购协议。企业家表示,党委和政府与企业共患难,克服困难的信心更强,灾后振兴的动力更强。
市场需求不足
疫情过后,企业面临“困难订单”
在对接会上,武汉昌黎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易乔木、武汉君山建混凝土有限公司总经理杰琮、武汉何江幕墙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行政人事部主任曲强等三家供应型制造企业的代表介绍了他们的产品。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方、武汉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汉融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致辞。
武汉昌黎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易乔木是第二届“博览会”。5月1日,他在武汉制造业市场举办了一场平稳的供需对接会。他曾经作为供应商的代表推销产品。"我没想到销售会很快好转。"
易乔木表示,市场需求不足是疫情过后制造业企业振兴面临的最大困难。以昌黎玻璃为例。到5月底和6月初,生产能力已恢复到去年的水平,但销售压力很大。
“现在是市场定价。一种非常明显的感觉是,价格正在下跌。”易乔木表示,疫情扰乱了全球产业链,阻碍了生产要素的流动,使企业难以发展。党委和政府主动及时搭建了一个对接平台,以"穿越障碍点,连接断点",这无疑在雪中起到了帮助作用。
混凝土行业也感受到了压力。武汉军山混凝土有限公司总经理谢聪告诉《湖北日报》的所有媒体记者,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混凝土市场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低迷。以君山建设为例。去年,该公司的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但今年,直到6月,只有2000万元完成。
企业有困难,党委和政府要帮助他们解决。开发区科技局负责人介绍,开发区内昌黎玻璃、何江幕墙等一批重点建筑材料及设备施工企业,复工后急需进一步拓展市场和承接订单。“我们为工业产品搭建了一个对接平台,帮助企业理顺产业链,真正实现疫情过后的振兴。”
据了解,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作为武汉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正在加速疫情后工业经济的振兴。东风本田、东风乘用车、美的、格力等企业实现满负荷生产,工业经济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与此同时,一些重点项目的建设也在加快。东风云峰项目、吉利高端汽车项目等105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加快推进,苏南经济发展国际智慧生态城项目、轨道交通16号线、省道103改扩建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快速推进。
“这些重点项目和重点项目将为武汉开发区实施沿江发展战略奠定坚实基础,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并为区域内企业提供广泛合作。”武汉开发区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举办房地产、家电等行业的供需对接会,为企业寻找订单,做好“店员”。
打破“智力创造周期”
政府搭建平台,促进供需对接合作
在对接会上,武汉融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中国交通第二航务管理局、中国建设第三局、武汉市政集团等企业与武汉百家通建材有限公司、武汉军山建筑混凝土有限公司、武汉车都环保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签署采购协议,总金额近2亿元。
位于武汉开发区的融创经济开发区国际智慧生态城项目是融创集团成立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将建设“智慧长江赋权中心”和“武汉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区”。同一天,武汉融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与武汉百骏建材签署了5000多万元的采购协议。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和使用开发区企业的生产设施和建筑材料,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武汉融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玲军表示,下一步,融创将继续加大对开发区的投资。“将与开发区企业签订不低于1.7亿元的采购合同,全力支持开发区企业复工复产。”
在这次对接会上,武汉军山建筑混凝土有限公司与武汉市政集团签订了合同,收到近6000万份订单。公司总经理谢聪认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供需对接会解决了“订单问题”,使企业对自身发展更有信心,对疫情过后的复苏更有信心。
在对接会上,CCCC第二航务管理局、武汉市政建设集团等需求方企业表示,将继续深化武汉开发区建设,增加建材采购,为开发区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据悉,在首届供需对接活动帮助建材企业牵线搭桥后,武汉开发区将与京东电子商务平台携手,探索工业产品开发新思路,并通过“在线数字营销+线下场景展示”的“双开发”模式选择大汉口。茂仁、格力、美的等特色工业品将举办“京东开发区品牌活动日”、“京东开发区现场节”和“工业品推广大会”等一系列活动来应对疫情
"我们不仅要让更多的公司生存下来,留下来,还要发展好."武汉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整合开发区的制造优势和市场优势,打造供需并进、共同发展的生态合作,让企业安心在开发区扎根,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促进疫情后的振兴,为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强大的势能。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13家公司签署了近2亿元人民币的购买协议。中国汽车资本:疏通“智力循环”加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