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6字,读完约4分钟
中网财经2月27日电(记者)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仁堂京万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将在今年的会议上提出三项建议,其中“如何率先实现外用中药国际化”的建议已是第四年提交会议。在接受《中国金融网》记者刘专访时,表示,中国在中药外用药领域具有很大优势,具备实现国际化的前提条件,应该以中药外用药引领中药国际化。
提出三点建议,建议中药“外用”应率先走出国门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仁堂京万红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
通过多年的研究,刘发现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是艰难的。许多长期上市的国内知名中药品种都是欧盟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药品编号,在欧美都陷入了费时费钱的准入审批困境。刘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口服中药疗效缺乏明显的“比较优势”。目前,在我国口服中药的临床研究中,小样本、非随机的临床疗效总结占大多数,其结论并未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认可。其次,欧美国家对中西文化的认知有很大差异。中药配方来源于中国医生几千年积累的经验,是传统中医文化的体现。很难完全按照现代医学理论向欧美当局和消费者解释。“用传统中医理论配制的口服中药品种进入欧美市场的难度可想而知。”
刘认为,中医药国际化应借鉴针灸国际化的经验,针灸“简便、高效、价廉”的比较优势是其国际化成功的根本。针灸国际化始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随行记者詹姆斯·罗斯顿在《纽约时报》头版报道说,他用针灸消除阑尾疼痛,减少针刺麻醉。这份报告引发了全球“针灸热”。“借鉴针灸国际化的成功经验,探索中医药国际化的方法,对中医药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使用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外用中药。”刘说,中医外用药与针灸疗法非常相似,具有疗效突出、使用简单、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等优点,具备国际化的前提条件。“例如,与西医的内科学相比,中医的内科学没有明显的优势,而外科学,尤其是创伤和选择,是我国的优势。抓住这一领域的制高点,通过这一块拉动整个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可能会更加顺利。”
在接受《中国金融网》记者刘采访时,表示,鉴于目前中医药国际化面临的困难,建议将中药外用纳入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政府相关部门应选择几个有效的中药外用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进行研究,为中药外用国际化提供政策支持。此外,鼓励有条件的中外药品生产企业建立R&D和中药外用药转化基地,通过产学研战略合作,引进和培养一批掌握国际中药外用药标准、熟悉专业技术规则的人才,推动中药外用药国际化进程。
在今年的两会上,刘委员还将提交两个议案,即“进一步提高烟草税和烟草价格”和“为老字号打造一个“生态场”。
针对中药行业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大管理力度
R&D的人员正在研发药物
继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后,8月份召开的全国健康促进会提出了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建议。所有这些信息都表明,中药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逐步走向规范化。但与此同时,中药材行业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混乱、假冒伪劣、缺乏生产和监管标准体系等。对此,刘表示,中草药确实存在很多问题,目前国家在治理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努力。
“业内有一种说法,‘中药不好就毁在中药手里,中药不好就毁在中草药手里’。”刘说,由于药品是特殊商品,目前,中药材是作为农产品交易的基础当许多事情都由农产品来管理时,就不那么严格了。这一块需要相关部门努力管理。"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最著名的两家中药企业是北京同仁堂和天津大仁堂。天津大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是中国老字号企业,已有1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与北京同仁堂“乐嘉老店”同宗同祖,是乐嘉老店的继承者。刘说,今后,企业会考虑让企业长寿并拥有长寿基因。“当一代人离开时,企业会继续讲述无尽的故事,继续为社会贡献价值。这太好了。”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政协委员连续四年呼吁中药国际化 建议外用药率先走出国门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3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