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84字,读完约2分钟
应用比例不平衡,转化率低
中国专利研发的“纯度”亟待提高
我们的记者贾俐贞报道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法治蓝皮书》(2017)显示,中国产品供给的整体质量不高,创新程度不足。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表示,这本蓝皮书的研究结论是在调查了7000多家企业在R&D项目的平均投资后得出的,其中包括对我国三项专利发明、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保护期限以及专利权行使具体情况的调查。
根据中国专利法,中国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为10年。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专利权人会半途而废。对此,刘俊海坦言,实际行使专利权的期限确实太短。
据报道,国内发明专利平均使用寿命为3.8年,实用新型专利为3.5年,外观设计专利为3.2年;然而,只有0.02%的发明、1.1%的实用新型和0.5%的设计达到了最长使用寿命。上述数据表明,中国申请的绝大多数专利都没有真正投入使用。
专利申请比例不平衡
据业内人士称,低专利转换率已成为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知识产权专家、研究人员和专利发明人的共同问题。
中国普华研究院研究员魏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表示,中国在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上保持了稳定的增长趋势。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15年发布的数据,中国知识产权局2015年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10.2万件,同比增长18.7%,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
记者了解到,一些业内人士分析说,在初始阶段增加专利申请数量是必要的,毕竟数量是质量的基础。但是到目前为止,专利申请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一百万。显然,提高专利成果的质量和转化率已成为重要任务。
但是,魏表示,从专利申请的质量来看,情况并非如此。无论是在消费品领域还是在高科技产品领域,中国企业在创新能力和供给能力上都与国际同行存在一定差距。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与专利申请数量的增长不成比例。
此外,在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专利寿命短、维护周期短”时,刘俊海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原因有二。一是发明专利本身可能存在“闭门造车”的问题,商业化和产业化转化能力相对脆弱。据了解,只在实验室研究一些专利是片面的,因为企业的技术水平不同。此外,消费品市场的消费者需求是不同的,有些没有办法同步,所以没有人购买专利,这是主要原因。
第二,“例如,专利很好,但企业的吸收和消化能力相对较弱,如果企业觉得花费太多,就不愿意购买专利和接受许可。一方面,企业几乎没有投资机会。另一方面,他们不愿意研究和开发。其他人在开发专利时可以购买。他们可以通过普通许可和独家许可使用他人的专利作为补偿。”刘俊海补充说,但目前,企业对此并不热衷,因为大多数企业仍专注于营销,选择销售和广告,而较少投资于研发。
刘俊海说,从专利的供给方面来看,发明和设计的专利应该更精确,而且“拍摄”的水平应该提高。尽量不要闭门造车。
据了解,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管理服务水平越来越高,都是服务型知识产权局。应该说专利申请的效率相对较高,时间成本相对较低。在这方面,刘俊海认为,下面的问题是,专利的供应不够充足,而且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存在距离,这导致购买量减少,资金减少,当然,他们不愿意继续更新。
此外,记者了解到,在专利需求方面,许多企业认为效率仍然取决于营销和财务,财务是为了降低成本,营销是为了开拓市场,而这两个部门被认为是开源节流。财务负责减少支出,而营销负责增加收入。因此,技术研发的成本是有限的。
“例如,汽车发动机,在与外资企业合资合作的条件下,我们可以购买外国原装发动机。如果它是一个纯粹的私营企业,不与外国合资企业合作,它只能购买人们的二手再制造发动机。”对此,刘俊海举了一个例子。
专利转化率有待提高
业内许多专家表示,建立交易平台很难解决专利转化问题,政府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因此,各地都在建立产权交易中心或交易平台,目的是在专利权人和专利使用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那些需要专利的人能够找到专利权人,让专利权人能够为他们的专利找到买家。
魏认为,一方面,在大规模创新和鼓励发明专利的环境下,企业提高了专利意识,专利申请数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代言人,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专利申请来提高自身的科技竞争力。随着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专利代理越来越“规模化”和“流程化”。企业申请专利的渠道增多,相关技术人才的培训也有所增加。中小企业申请专利更容易。然而,中小企业的专利意识仅仅停留在申请数量的表面,其专利申请水平不高。另一方面,专利技术转化的成本相对较高,企业依靠专利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生产方式,成本高、风险大。没有完美的能力来应对技术风险和新产品开发风险。
此外,刘俊海指出,应避免浪费知识产权和闲置专利。专利也是生产力,但它们现在受到法律形式的保护。但是如果没有人使用它,那也是一种浪费。并建议:“企业应该振兴自己的专利资源,如果他们不能使用自己的专利,他们可以许可他人使用它们。它不仅可以收取许可费,还可以把它们给别人,但也许它需要宽容和关怀。此外,应鼓励中介机构,包括经营专利的机构。”
然后,“包括一些无用的专利,一些敏锐的中介可以发现企业资源和科研资源的‘黄金’,并将利用率低的专利转化为工业化产品和商业市场。进一步激活专利转让市场。让企业家用通俗的语言让投资者知道专利的商业价值。”刘俊海补充说,技术市场和资本市场必须开放,希望通过激活资本市场的活力来识别具有商业价值的技术创新专利。
魏表示:“地方政府和高校的专利补贴和奖励水平正在逐步提高。许多地方政府出台了资助和奖励专利申请的特殊政策,科研机构和大学也资助和奖励专利。这些补贴或激励政策的初衷是促进科技创新。但是,在实践中,由于政府根本不知道申请人的专利技术含量和成果转化情况,造成了专利数量增加和转化率低之间的不平衡。”
“目前,专利发明与产业之间的联动机制还不成熟。目前,我国专利转化的方式主要是转让和许可。现在有一些新的方式,如投资和质押融资,应该促进专利产业化。做更多新尝试。”魏接着说道。
知识产权保护亟待加强
记者了解到,我国知识产权仍存在数量大、质量低、保护不足、保护成本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促进供给侧改革的实现。
在这方面,刘俊海认为,“知识产权”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不仅不应动摇和放弃,还应进一步加强。他说:“科技创新的主体不仅取决于高校的科研机构,还取决于企业。更重要的是企业。在美国,许多专利是由企业开发的,包括生产心脏起搏器的辉瑞和美敦力。无论如何,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参考。同时,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为企业扭转重点。R&D要提高产品质量。”
一些专家警告说,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他们的行动,他们的利润应该由技术创新驱动。他们不应该盲目模仿别人的产品,他们自己的产品应该更新。如果没有明显的创新,那就为时过早。因此,增加资本投资也非常重要。
此外,刘俊海表示,政府监管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和保护。“我参与了一个商业模式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商业模式还包括知识产权对接的科技创新模式和资本模式。例如,必须提高专利的利用率、针对性和质量。进一步促进技术转让市场的大繁荣大发展,实现资本市场与技术市场的对接。那时,创新型国家除了企业科研机构的勤奋和勤奋之外,还应该有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并应该与资本市场相联系。实现生产、学习、研究和资本的集合。”刘俊海说。
除了政府的市场准入、行政指导、行政调解、行政监督和行政处罚等法定职责外,刘俊海还认为,在专利纠纷案件中,如侵犯他人专利权,法院应迅速立案、审理、判决并迅速执行,重点解决立案难、胜诉难和执行难的问题。明确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这非常重要。
魏说,专利保护不应止于申请。一方面,企业要提高专利保护和利用的意识,也要大胆利用专利技术投资和改造产品,将技术应用于生产。产业服务应建立专利协同申请体系,利用专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指导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跟踪产业发展趋势。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我国专利研发“纯度”亟待提高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5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