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2字,读完约4分钟

60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肩负着中国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改革先锋和决策智库的光荣使命,为中国农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个国家农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科技的竞争力上。国家农业科研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农业科技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军说。

为了提高农业科研水平,增加粮食产量,养活人民,1957年中央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这是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党和国家统一全国农业科研力量的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新中国农业科研“国家队”的成立。

60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直在国家农业科技布局中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它是国家农业科技任务的策划者、主体和骨干,取得了一大批国内外领先的原创科技成果。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创新水稻育种新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水稻新品种,对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97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湖南农业科学院率先组织全国150多个单位开展大规模杂交籼稻研究合作,成功突破杂交籼稻三系配套,使杂交水稻迅速应用于生产,提高了产量水平,并在中国和世界主要水稻生产国广泛推广。此后,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的中国超级稻研究和全球绿色超级稻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目前,中国超级稻的年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占全国水稻面积的四分之一。

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国家队作用

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品种改良和种质资源研究尤为重要。20世纪50年代,以金善宝、戴松恩、庄、董为代表的前人为我国小麦品种改良奠定了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业科学院在研究和利用我国特有的遗传资源“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基础上,开创了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先后育成60多个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约2.3亿亩。

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国家队作用

此外,中国农业科学院还培育了粮、棉、油、果、菜等一系列农作物新品种,使中国农业生产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新育成的抗虫棉品种打破了国外抗虫棉品种的垄断。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研发体系已经系统建立,克服了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大动物疫病,消灭了牛瘟、猪瘟和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有效控制了禽流感和口蹄疫,为动物疫病防控和现代畜牧业的推广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国家队作用

60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致力于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目前有34个专业研究所、研究生院和农业科技出版社,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个部级重点实验室,29个国家和部级质量监督检测中心,13个国家作物改良中心和分中心,世界上最大的畜禽品种体细胞库,世界第二大农业种质资源库,亚洲最大的国家农业图书馆,中国农业领域唯一的国家重大科学项目。

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国家队作用

60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培养了一批一流的科学家。丁颖、金善宝、陈、等开国元勋成为新中国农业科技的奠基人。两个研究院的29名院士先后在农业科学院工作,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中青年人才,成为引领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力量。

唐华军说,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之路。

一是坚持“百折不挠”的创新方向,着眼农业产业发展的国际科学前沿和重大技术需求,加快创新步伐,发挥科技对农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二是积极探索成果转化新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落地生根。率先建立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等成果转化平台,率先在全国试点种业科研成果机构和科研人员权益比例。第三,加快构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打破部门、学科、区域界限,改变单兵作战和单兵技术创新模式,协调上、中、下游科技资源,开展联合研究,探索建立国家农业科研布局“一盘棋”、“一站式项目研发”、“技术方案集成”的协同创新模式。

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国家队作用

农业部长韩长福说,中国农业科学院要服务于农业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主线,服务于农业现代化的大目标,服务于农业生产实践的主战场,抢占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制高点。加强基础理论、主要前沿技术和突破性技术的研究;确定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优化技术结构,注重数量、质量和效率;把握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加强需求导向、协同创新和政策激励。(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畅)

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国家队作用

(主编:傅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国家队作用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6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