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2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21日电(记者李、尹瑶、王静)兴安盟作为全国第一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团,将把创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活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之中,各族人民在守望相助中平等团结、繁荣发展。
保持红色基因,保持祖国的北部边界
据兴安盟团委书记张恩辉介绍,兴安盟有3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8%,是内蒙古少数民族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多年来,兴安盟一直致力于做好“守护”工作,通过守护红色基因,守护祖国的边疆,守护内蒙古少数民族美丽的精神家园,促进民族团结。
在乌兰浩特市,“三馆一厅”的外墙,如原五一大会会址和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被脚手架和绿网包围,内部正在进行紧张的维修。兴安盟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成员白塔纳说:“改造博物馆遗址、改善展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讲述内蒙古民族解放的历史,更好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兴安盟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发祥地,不断弘扬革命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普遍开展全民团结教育。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联盟内外各族人民广泛受到民族团结的影响。
“要做好祖国的边疆工作,首先要做好车站的民族团结工作。”驻兴安盟部队边防营指导员孙绍聪说。
多年来,边防大队带领官兵学习蒙古语,唱蒙古歌曲,引导官兵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他们总是在放火焚烧森林和草原的第一线作战,保护农牧民的生命和财产。
兴安盟还在民族团结中发挥着积极的文化作用,重视蒙古族、满族、朝鲜族等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保持和丰富了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科尔沁右翼中旗是中国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旗。在横幅上,记者看到,土司文化广场、科尔沁宣传文化中心、五里格尔会馆等场所将民族元素融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将蒙古族文化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
加快改善民生,努力扶贫
同盟会会长千叶图说,同盟会长期以来牢固树立了“找”的意识,坚持不懈地推进科学发展,通过加快改善民生,努力打赢扶贫攻坚战,精心治理青山绿水,在民族团结事业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任振芝位于阿尔山市徐红社区的棚户区改造大楼里,她家的地板和玻璃被擦得锃亮,乳白色的墙上挂着红色的“祝福”。任振智在屋里穿梭,向记者展示客厅、卧室和厨房。他高兴地说:“离开棚户区以后,就不用拾柴生火了。你可以通过转动煤气开关来做饭。”
多年来,兴安盟将超过70%的公共预算支出用于民生,其中,自2014年以来,阿尔山市约有1万户家庭像任振志一样结束了棚户区生活。目前,全盟75%的嘎查村已完成危房改造、街道硬化、电视进村,各族人民的生活越来越温馨。
兴安盟有8.1万贫困人口,其中包括3.74万少数民族。目前,全盟建立了三个“安全网”,通过教育、健康和生活救助帮助贫困人口,减轻了贫困人口的生存压力,增强了他们的信心。
乌兰浩特市民生嘎查的一个贫穷的蒙古族家庭包铁庄和她的女儿都是一个人,他们曾经非常贫穷。扶贫干部拨出资金为他们建蔬菜大棚,并邀请技术人员指导他们。现在他们有了固定的收入,顺利摆脱了贫困。“从去年冬天开始,这些菜已经收了两次,扶贫干部帮助销售,收入超过6000元。”他充满信心:“我不仅要摆脱贫困,还要过上小康生活!”
团结互助的感情被拧成了一根绳子
多年来,兴安盟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锁定在解决各族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实际需要上,激发了各族人民的情感共鸣,实现了干部群众之间、汉族人民与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
兴安盟消防队全面实施消防“一站式”服务,为老百姓提供便捷服务(603883,医务所)。该支队为中小学生制作了火灾疏散和救生练习,并制作了中、蒙、手语教学光盘,在全区乃至全国推广。鉴于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兴趣,支队还创作了“好来宝”笑话,通过悠扬的马头琴曲调演唱和宣传消防安全常识。在学校,在社区,在火灾中,警察爱人民,人民支持警察,所有的民族都像一个家庭一样亲密。
在乌兰浩特市,万家社区一直保持着对少数民族“三必访”的吊唁制度;胜利办事处曙光社区成立了专门的早期教育中心,解决了少数民族儿童入园的困难;铁西办事处向三级电网分配了128名电网成员,以确保及时满足社区少数民族寡妇和孤儿的生活需求...2016年,乌兰浩特市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全国团结进步模范城市”。
在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古城村,赵晓芳的大家庭是村里有名的幸福家庭。这个家庭由四个民族组成,赵晓芳是蒙古人,他的妻子是汉族,他的女婿是达斡尔族,两个姐夫是朝鲜人。因为在一起生活多年,家里很多人可以同时说汉语、蒙古语和韩语。在兴安盟,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严松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民族团结之花芬芳四溢——内蒙古兴安盟各族群众守望相助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7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