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27字,读完约3分钟

《湖北日报》(记者王晶)6月2日,民俗学者吴志坚在参观十堰市竹溪县香坝乡后,兴奋地发来了一个朋友圈:“20年来,竹溪香坝乡发掘了6000多首民歌!”此时,竹溪县文化馆原馆长张明庚的办公桌上,堆积了6000多首民歌的发掘整理报告和14万字的歌词,几乎完全掩盖了张明庚埋头整理的身影。

作为湖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时20年的发掘整理工作使湘巴民歌看起来更加清晰。张明庚介绍说:“2000年以来,我们共发掘整理了劳动歌曲、爱情歌曲、民歌、五句歌、号角声、草锣打鼓、秧歌、哀歌、叙事长歌等10余类6000多首歌曲,涉及音乐卡片161张。”

6000多首民歌的发现清楚地表明了湘巴民歌作为农村生活“百科全书”的存在。从思想内涵上看,湘巴民歌的主要风格是华丽、贤惠、和谐、愤懑、悲凉,用来表达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不同人物的鲜明个性。湘巴辛辣的民歌有“艳情歌”、“湘巴男人的赞美姑娘”和“湘巴女人的婉约郎”,如“探郎歌”、“探女歌”、“十个恋爱姐妹”、“十个恋爱姑娘”、“五首恋爱歌曲”等。,这是“下巴丽人”的情感宣泄。山上有功夫歌曲,田野上有秧歌,还有无数的小调在家里演奏。湘巴民歌不仅能自娱自乐,还能成为生活、爱情和修养的启蒙教材。

在过去的20年里,6000多首民歌被发掘出来,并整理在“拼接”山居生活的“百科

吴志坚说,民歌的生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互动。地处深山中的湘坝的地理环境和地理关系,是民歌生存不可忽视的背景。"由于长期的不便,湘巴民歌的原生态得以保留."

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吴双说,湘巴与秦地(陕西)、巴蜀(重庆、四川)和中原(河南)的距离很近,这可以从当地方言与三大方言和河南方言略有不同的现象中看出。在湘巴民歌中很容易找到河南民间音乐或秦腔的特色。

面对农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现代娱乐的冲击,湘巴民歌依然顽强地生长着。据报道,该镇目前有9个村庄和31个团体,每个村庄都有会唱民歌的民间歌手。乡坝乡有14个省、市、县民歌代表性传承人(1个省级、3个市级、10个县级),166个乡镇骨干民歌传承人。镇上一半以上的成年人都会哼民歌。张明庚介绍说,家族传承是湘巴民歌自然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被称为新一代“民歌之王”的王,在他祖父和父母的继承下演唱民歌,他在镇政府工作的儿子也是一个好歌手。在香坝1500平方米的民俗文化广场上,几乎每天晚上都有广场舞和民歌表演。吴双认为,民歌的表演和演唱将在这个地区形成一个崇尚和谐、真善美的“场域”。当湘巴人爱唱、会唱、愿意唱地方民歌时,民歌的审美功能、教化功能和娱乐功能就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在过去的20年里,6000多首民歌被发掘出来,并整理在“拼接”山居生活的“百科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3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