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84字,读完约8分钟
我们的记者蒋欣欣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新蓝图,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各方面工作正在协调配合中推进。资本市场在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和发展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日前,国家电网英达国际控股集团资产业务部高级总监田晓林博士接受了《理论周刊》的专访。他认为,中国特色有其发展阶段的特殊性,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监管覆盖面、上市企业、投资者、中介机构和社会心理等生态因素。要按照中央有关会议精神的要求,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改革和完善有利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本市场体系。
围绕供给侧结构改革完善资本市场
记者:您认为,随着国内外背景的变化,中国资本市场的转型发展思路应该如何调整?
田晓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量基本接近美国市场,美国市场已经发展了200多年,但在制度完善方面仍然存在债务问题。目前,控制主板指数、控制新股发行价格、倡导价值投资、保持市场相对稳定是资本市场转型发展时期的权宜之计。鉴于港股在市场上的走势,企业数量多、质量低、微观基础功能未能发挥,我们应考虑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政策调整,在解决总量问题后努力提高质量。资本市场也要进行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重点是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质量。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基本制度主要是基于过去社会总需求相对不足的发展阶段而设计的扩张性激励融资模式,其中一些模式在新时期并不完全适用。比如,资本市场的发展就像衡量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一样,不能以融资额为主要衡量标准,而是要贯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要求,培育资本市场。这些企业为社会和经济发展贡献了多少创新和实用的产品,改善了市场内部结构的不平衡,防止了新的收入分配分割放大器作为“监管产出”指标的形成。这种监管转向和发展目标是长期的。资本市场具有资源要素流动性极高、博弈性强的生态特征,多重利益交织在一起。建立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需要很长时间。
记者:那么,资本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田晓林:首先,我们要降低IPO的总量和速度。在不降低审计标准的前提下,初始价格将会降低,同时初始交易量将会增加,初始中标比例将会大幅提高。如果我们继续大量发行新股,后果会非常严重,几年后遗留下来的问题会更加困难。因为通过控制初始流通股的数量和比例,一级市场将在短时间内被吸引到彩票购买,导致极高的初始定价。随着这些新股发行量的增加,大股东将解禁,大股东将减持,大部分股票价格的整体下跌将导致指数下跌,不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
第二,对于上市企业,鼓励上市公司以市场化方式相互兼并,取消相应的股份,减少公司的股份。产业间M&A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提高管理水平,将分散的市场创新活动内化为企业内部多层次的激励和效率,增强企业实力。目前,中国交易所上市公司近3500家,新三板上市公司11700家,中国40个区域性股票市场上市公司21000家,多层次资本市场共36000家。但是,除了100家以国有资源为基础的大型能源、金融等龙头企业和少数有竞争力的行业外,大多数企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据统计,在美国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约有3700家,总市值约为29万亿美元。与中国约60万亿人民币的外汇市场总市值相比,美国公司的平均单个市场价值约为中国公司的三倍。如果你看看场外交易市场,这个特征就更明显了。中国新三板市场有117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3.65万亿元,美国场外市场有3400家公司,总市值为13.2万亿美元。在场外市场上市的美国公司的平均单个市值约为中国公司的33倍。在现代资源加速流动的社会背景下,大量低水平重复、不符合规模效应的企业容易形成新的产能过剩或僵尸企业。全球商业界的经验表明,大多数跨越式发展的企业都采取了并购的外延式发展道路。中国36000家上市公司之间存在大量的相互并购机会。
第三,鼓励上市公司大股东回购股份和减持股份,不再鼓励股权分置。大股东回购是中小投资者的最佳保护机制。作为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一面,大股东和管理层往往占据着中小投资者无法比拟的优势。大股东回购表明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是一致的。这一政策取向的目的是鼓励大股东更加关注企业的经营效益,从而推高价格,形成长期上升趋势,发挥全社会的价格指数效应。社保基金作为一种投资,也可以长期受益,弥补了社保基金应对老龄化和保持流动性的良好效果。据统计,2014年至2016年,S&P 500公司在美国的股票回购金额分别为5532.8亿美元、5721.6亿美元和5363.8亿美元。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已成为支撑股指长期上涨趋势的重要力量。
第四,加大对上市公司实际经营行为的监控、预警和窗口指导,加大过程监管,促进上市公司实力提升。上市公司是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紧密联系的载体,其经营质量是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作为上市公司,上市融资也是对公众股东的承诺和责任。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重组背景多样,数量众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他们中的一些人对国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反应迟钝,对企业的发展方向缺乏思考,根本没有战略管理。许多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不高,核心信息缺失。就公告内容而言,主要是罗列一些琐碎的业务事项,有些甚至刻意避免披露重大资产运营情况。一些大股东抵押了大量股权,然后经营其他个人产业,但他们的重要精力没有投入到上市公司的运营中。更不要说一些公司以上市为主要目的,动机不纯,甚至不时恶意掏钱给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质量,中小股东对此无能为力。只有通过监管,才能编织上市公司经营行为风险监管体系,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提高经营质量,必要时启动管理问责机制。
增强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紧迫性
记者:回顾过去一年的进展,你认为2018年中国资本市场将面临什么样的压力?
田晓林:2017年中国资本市场取得新进展。依法加大了对市场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了对投资者的保护,建立了新股发行审核质量和激励约束机制。香港、上海和深圳市场的互联互通得到探索和推进,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和开放逐步推进。主要股指总体稳定,融资有序推进,有效抵御外部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监督理念从结果监督逐渐增加了过程监督。
2018年,中国资本市场将受到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的影响。首先,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结构改革步伐缓慢,2008年金融危机后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远未解决。危机的后续影响也推迟了中国经济重组的时间。第二,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周期从扩张转向逐步收缩,基准利率持续上升,给全球金融市场和投资带来压力。第三,中国金融市场涉及的房地产业、信贷部门和资本市场部门之间的失衡,短期内难以做出根本性改变。上述不利环境要求中国依靠改革和科技进步推动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发展。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是2018年三大胜仗之一,这是在国际主要国家货币政策转变和国内经济结构失衡的双重背景下提出的。在外部环境中,美联储加息和美国减税的影响不会在短期内结束,这将推动全球资本回流美国,并直接给外围经济体的资本价格和资本市场带来压力。就国内而言,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不应等闲视之。债务风险主要是由于政府债务和非金融企业债务比例高,资产流动性差,市场清算缓慢,特别是近两年居民杠杆快速增加,部分省份居民杠杆比率超过100%。在金融市场资本价格上涨的过程中,一些高杠杆债务链的信用风险增加,可能相互扩散和扩大,威胁社会稳定。为了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有必要控制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盲目举债,增加债务负担。第二,降低非金融企业的负债率,通过重组企业资产、混合所有制和发展股权市场来降低非金融企业的负债率。在居民部门作为资金提供部门的杠杆率快速增长的前提下,资本市场供给方的改革变得更加迫切。第三,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优化金融、实体企业、产品和消费者的序贯环节的经济效率,堵塞渗漏机制,有效地将宝贵的金融资源投入实体经济周期。只有一大批率先走出重围并在资本市场有所反映的骨干上市企业,才能成为化解危机的支撑力量。
记者:除了外部环境带来的紧迫性,金融业本身对资本市场也有一些期待,对吗?
田晓林:是的,从金融体系的角度来看,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目前,中国金融业的内部失衡主要表现在银行、证券和保险的规模失衡,银行强资产弱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银行信贷部门的融资模式对社会创新的支持有限,容易在一定程度上放大负债率。资本市场流动性强、清算速度快、股权与债务关系清晰,是经济领域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组成部分。尤其重要的是,只有资本市场具有直接承担和分散企业创新风险的功能,包括技术、产品、管理和商业模式,没有其他市场具有这种功能和机制。目前,中国证券交易所市场总市值与gdp之比为0.75,美国为1.45,是中国的两倍。中国资本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中国资本市场最薄弱的缺陷是存在结构性缺陷。除了利润较高的企业大多是资源型的国有传统产业外,大多数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较弱,尤其是中小新兴产业的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使得经营难度加大,急需帮助。只有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性技术创新,中国企业才能进一步推动产业革命,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拥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和巨大的居民储蓄,投资需求非常强劲。资本市场体系改革就是要完善和完善合理的储蓄投资机制。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最初的意图,找到保护和发展这个市场的方法。核心是按照“三公开”原则维护市场基本制度,坚持保护所有市场参与者平等享有市场权利;坚持对上市公司所有参与者的监督方向一致,是维护“三公开”原则的有效起点。
总之,只有依靠改革和科技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而这种增长不会被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如缩台、加息、减税所打败,才能积聚力量,为实现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照片辛克)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新时代需要怎样的资本市场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5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