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75字,读完约6分钟
以创新为支点促进高质量发展
天街堂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其基本特征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创新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的重要支撑作用。当前,中国的创新发展正面临一个重要的机遇期。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主要的社会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需求与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两个里程碑式的判断对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也是判断经济走势的重要基石。促进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创新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的强大支撑,必须坚持不懈地提高创新能力,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赋予“创新”两个重要方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无疑是转向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因此,创新作为“第一推动力”也必然导致高质量的发展;现代经济制度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创新作为其重要支撑是支撑更高质量的经济制度。促进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不断提高资本和劳动力等投入的产出效率,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性能和质量,以满足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需求,这就是创新的意义。正如在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的那样,有必要推动从中国制造业向中国制造、从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大国的转变。
为了支持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中国的创新能力本身需要从数量积累转向质量升级的新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许多科技创新指标已经显示出数量优势,有些领域甚至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但整体质量和效率仍有待提高。目前,中国的研发支出总额居世界第二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超过了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R&D人员总数和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一;新技术和新格式的应用正在蓬勃发展,创新企业的数量正在增加,数字经济的整体规模仅次于美国。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的基础研究投入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科技产出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新兴产业仍存在核心技术缺陷;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和动力仍然不足,基础产业支撑能力不强;知识产权保护薄弱、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执法不严、政府采购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不容忽视。
创新与发展面临重要的机遇时期
尽管仍存在诸多挑战,但近年来,中国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体系和国际气候不断改善,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创新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时期。
首先,市场环境正朝着鼓励创新的方向发展。曾几何时,房地产、金融等行业的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远高于高科技行业,致力于创新的企业家面临着非常高的机会成本。近年来,随着合理整顿金融秩序等重大政策措施的实施,再加上放权让利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双创新”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创新对于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并产生了开发和应用新技术的动力。
第二,国家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建立了一批科学中心和大型科研设施,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未来,有望为国家提升原有创新能力提供基础支持,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第三,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基因、新一代数字通信等新技术方兴未艾,为创新创业和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无限可能。谁能抓住这次技术革命的机会,谁就一定会成为中国创造的领导者。
此外,随着国民经济统计体系的调整,可以获得收入和奖励的研发支出部分已经可以进入gdp。中国2017年的研发支出总额约为1.7万亿元,其中约三分之二可以进入国内生产总值,这对于各级政府支持创新具有很强的积极激励作用。
通过改革体制和机制优化和激励创新
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支点推进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着眼于关键环节,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既要充分发挥政府“专心做大事”的作用,又要依靠市场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活力,共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协调合作,完善管理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创新和发展涉及许多部门的职能。为增强政策的一致性,应加强基础研究、科技规划、体制改革、创新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宏观统筹,通过评估政策的一致性和实施效果,促进政策的落实。在金融科技资源的配置和项目布局上,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集思广益,听取企业意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选择的作用。
二是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成功赶超的后发展国家有一个普遍规律,即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基础研究投资将迅速增加。目前,我国已进入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的阶段。要协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需求,提高科研经费的比重,提高科技成果的供给质量。加强大型科学中心主要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科学中心和国家实验室管理制度,通过绩效考核和奖励等方式,促进大型科学设施的开放共享。支持企业承担和参与面向需求的基础研究项目,提高基础研究的国际合作水平。同时,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专业技术转移队伍建设,培育社会化专业技术转移机构,促进基础研究成果与企业和市场需求对接。
第三,要建立鼓励创新的监管体系,用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坚持鼓励创新、宽容审慎的原则,实行灵活规范的市场准入监管。要打破影响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早发现和化解潜在风险,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帮助制造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结构的变化和升级,促进供求与消费者的联系,创造高质量的产品和市场。
第四,优化资源配置和制度环境,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发挥创新要素的市场配置作用。开放更多的行政垄断行业,为创新和创业提供更大的市场,公平对待各类具有创新热情的企业。充分发挥质量标准体系的作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知识产权的有效利用,加大对侵犯和假冒知识产权的处罚力度。坚持开放式创新,鼓励企业利用国际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力。
(作者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与发展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我要纠正错误]主编:韩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以创新为支点推动高质量发展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6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