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81字,读完约8分钟

生猪周期,即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这一生猪周期,除了周期持续时间延长和波动幅度加大之外,还创下了水产养殖持续盈利历史上最长和最高的记录。同时,利润周期越长,意味着产能下降越慢,生猪价格下行通道越长。今后,为稳定猪肉价格,保持正常生产节奏,仍需进一步完善调控手段,建立统一的市场分析和预警系统,规范进出口贸易,合理引导猪肉消费习惯-

“猪周期”遭遇新挑战:周期长 波动大

7月1日,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白条猪平均批发价为每公斤14.4元,比2016年7月1日的21.8元下降了33.94%。自2016年6月进入下行通道以来,全国生猪价格已下跌两年。

周期性波动很大

“每卖一头猪,要损失140元。过去,这种情况一般只持续3个月左右,这次持续了半年!”7月1日晚,湖北省蕲春县镇农工业公司董事长胡对《经济日报》记者说。胡养了6000头猪,通常当它们长到115公斤左右时就会被放生。当今年5月生猪价格最低时,每头被屠宰的猪都会损失300元。“中国的养猪周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持续时间延长,波动幅度增大。”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说。

“猪周期”遭遇新挑战:周期长 波动大

生猪周期,即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根据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监测的全国市场猪肉价格的估计,自1994年6月以来,中国猪肉价格的波动经历了6个完整的周期:1994年6月至1996年6月、1996年7月至1999年5月、1999年6月至2003年5月、2003年6月至2006年5月和2006年。6个完整周期的持续时间分别为25、35、48、36、36和59个月。

目前,第七个养猪周期始于2014年5月,2016年6月达到高峰,之后进入下降通道。到2018年6月,它已经持续了50个月。自价格上涨以来已经过去了26个月,自价格下跌以来已经过去了24个月。在上一个周期,上升时间为28个月(从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下降时间为31个月(从2011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第六、第五、第四和第三周期,生猪价格的波动幅度分别为73.4%、90.2%、50%和27.4%。在前三个猪价周期中,猪价分别用了15个月、11个月和22个月从最低点上涨了50%,用了16个月、11个月和27个月从最低点上涨到最高点。生猪价格从最低点上涨50%花了25个月,又花了27个月才升至最高点。此外,目前的生猪周期在2016年5月达到20.45元/千克的历史高点,连续9周高于20元/千克,并在2016年6月进入下行通道。2018年春节后,生猪价格持续快速下跌,今年5月生猪价格达到201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猪周期”遭遇新挑战:周期长 波动大

除了周期持续时间延长和波动范围扩大之外,这一周期还创造了水产养殖持续盈利历史上最长和最高的记录。朱增勇告诉记者,自2015年6月以来,生猪养殖已进入盈利期。2016年,生猪价格创历史新高,生猪养殖收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自养自养的农民放出115公斤肥猪的利润水平在800元以上。虽然2017年生猪价格有所下降,但生猪养殖年平均利润仍在300元以上,盈利状况持续到2018年2月,连续31个月保持良好的盈利水平。最后一个周期只持续了22个月。“利润周期越长,意味着产能削减越慢,生猪价格下行的时间就越长。”

“猪周期”遭遇新挑战:周期长 波动大

形势的变化是主要原因

养猪周期有许多新特点。农业部猪肉产业链全程监控预警首席分析师张学标认为,原因在于近年来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最大的变化是中国养猪业的环保门槛大大提高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和优化的指导意见》相继实施,生猪养殖环保门槛大幅提高。根据张学标的调查,建设一个拥有4000头母猪的大型农场,环保成本将高达2000万元。

环保门槛的提升同时提高了资本门槛,导致生猪养殖业加速整合,适度规模生产逐渐成为主流。尽可能扩大对生猪产业链的控制已成为大型企业的共识。在这一周期中,除温、沐源等龙头水产养殖企业外,新希望(000876)、大北农(002385)、双城等饲料企业也部署到产业链的下游,“公司+农户”或“公司+合作社+农户”成为主要的扩张模式。

“猪周期”遭遇新挑战:周期长 波动大

建设种猪场、扩大种猪场和处理粪便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幼鹰农牧(002477)的“公司+农户”模式为例,想加入的养猪户必须建立一个每年至少销售1000头猪的合规猪圈,这样的猪圈投资至少需要100万元。另外,无论哪种模式,加入的农场都需要按照每1000头20000元的标准缴纳保证金。"一般养猪户没有这种经济实力."胡对说:

产业整合的加快和龙头企业的加速介入,显著提高了我国生猪生产效率。在上一个周期中,每头可育母猪一般能产15头左右的有效仔猪,但这个周期已增加到20头左右。因此,虽然限制区和禁入区的大量养猪场被拆除,但可育母猪的存量较2013年的高峰有明显下降,但随着大型企业扩张的推进,2017年我国生猪生产能力开始适度恢复。据统计,2017年全国猪肉产量回升0.8%,2018年爆发产能扩张,导致今年第二季度生猪价格持续快速下跌。

“猪周期”遭遇新挑战:周期长 波动大

监管手段需要改进

生猪价格的波动严重扰乱了猪肉生产,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放大了经营风险,阻碍了农民持续增收。业内专家认为,要减少养猪周期的负面影响,就必须改善控制手段。

建立统一的市场分析和预警系统是改善调控手段的最重要步骤。“我国不缺乏统计数据,但问题在于门的数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统计局等不同的行政部门有不同的数据口径,因此应尽快建立科学、准确、权威的生猪价格预警分析系统。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饲料、劳动力、流通、疫情等直接影响生猪价格波动因素的监测。,对母猪、仔猪和育肥猪的存栏量变化和养猪成本效益实施实时监控,并组织专业队伍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发布,引导农民正确认识市场趋势,合理安排生产,有效规避市场风险。”朱增勇说道。要正确引导企业和农民扩大生猪生产能力,特别是在东北等热点地区。例如,东北地区可以从生猪产区转变为猪肉深加工区,以避免产能过度扩张对其他地区生猪市场的影响。又如,可以大力推进生猪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在为交易提供便利的同时,形成合理的价格指数。

“猪周期”遭遇新挑战:周期长 波动大

进出口贸易监管是监管手段亟待改进的另一个环节。2011年至2013年,中国猪肉和生猪产品进口继续稳步增长,共进口157万吨冷冻猪肉,超过1995年至2010年的进口总量。2016年,进口猪肉高达160万吨,超过了2011年至2013年的总量。除2016年外,大量外国猪内脏进口高于冷冻猪肉进口。猪肉和生猪产品的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例如,猪肉进口在2013年和2014年保持在较高水平,这延长了国内生猪价格徘徊在谷底的时间,延长了农民的损失期,加剧了产能的不合理削减,导致下一个周期生猪价格飙升。“在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饲料刚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的情况下,国家应完善猪肉及相关产品的进出口管制机制,适度控制进口,避免外国猪肉及产品低价倾销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同时,我们必须选择机会鼓励猪肉出口。”张学彪说道。

“猪周期”遭遇新挑战:周期长 波动大

猪肉消费习惯也需要指导。美国冷却肉的消费量占猪肉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二以上,而中国仅占20%。“运输生猪不仅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还容易导致疾病的广泛传播。冷却肉的运输成本较低,有利于保证肉的质量,有利于调节产销之间的供求关系。”朱增勇建议,政府应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冷却肉的生产和销售,引导国内消费习惯从热鲜猪肉向冷鲜和深加工猪肉转变。

“猪周期”遭遇新挑战:周期长 波动大

此外,行业专家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继续致力于提高我国生猪养殖的规模和自动化水平。目前,美国5000头以上的农民比例已达到91.2%,而中国500头以上的农民比例仅为44.9%。据张学标调查,规模农户参与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的各个环节,生猪每公斤售价普遍高于中小农户,抗风险能力较强。由于规模小,大约80%的农民需要经纪人和中间商来销售。他们无权在市场上发言,他们的商业风险要大得多。

“猪周期”遭遇新挑战:周期长 波动大

“生猪养殖过度保险可能导致产能过度扩张,有必要避免过度补贴导致新的生产失衡。”朱增勇说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黄俊义)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猪周期”遭遇新挑战:周期长 波动大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7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