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77字,读完约4分钟
一轮涉及多个部门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调查已经开始,重点是ppp等重大项目的负债和资本流动。专家表示,此举旨在找出地方政府隐藏的债务风险基础,并有望在找到“家族基础”后出台一系列措施来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一轮涉及多个部门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调查已经开始,重点是ppp等重大项目的负债和资本流动。
专家告诉《中国证券报》,此举旨在找出地方政府隐藏的债务风险基础,并有望在找到“家族基础”后出台一系列措施来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调查将至少覆盖城市一级
“这一轮调查将至少覆盖全国的城市一级,并可能在区县一级进行随机抽查。”一位来自中部某省审计部门的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本轮调查涉及地方审计、财政等部门,调查强度和覆盖面都远高于往年。
上述人士表示,目前,有关部门要求从2017年底开始对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进行调查。
财富证券(fortune securities)分析师李表示,从负债率来看,全国各地区明显分化,东部地区最低。从利息担保倍数来看,中部地区的利息支付能力最低,而西部地区相对较高。
隐性债务风险不容忽视
交通银行(601328)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风险不容忽视。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隐性债务风险也在不断积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大多存在于市县政府,潜在合规缺陷比例较高,部分地方政府对隐性债务的还款来源和担保措施缺乏实际保障。
连平指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将在短期内增加财政压力。隐性债务的“去杠杆化”将形成股票基金的巨大缺口;个人隐性债务可能打破“刚性赎回”。最近,一些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城市投资公司的债券违约现象已经发酵。自去年年中以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受到限制和管理后,基础设施投资明显下降。
华夏新供给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康佳认为,目前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担忧主要有三点:一是购买力平价;二是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仍在形成地方“隐形债务”;第三,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重视的产业引导基金在推广过程中存在地方隐性债务问题。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财务司司长赵全厚指出,与ppp和棚户贷款相比,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更大。Ppp在今年3月被清除并退出后有所改善;从长远来看,棚改贷款是一种相对规范的专业贷款。就平台而言,长期来看,债务偿还应该没有问题,但短期来看,由于资金错配,可能会有一定的流动性压力。
地方债务市场化转型需要加快
专家认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一方面要加大调查清理力度,严格堵上“后门”;另一方面,打开“前门”最终将促进地方债务的规范化、市场化和阳光化。中国信用信息公共事业机构部分析师白子认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规模、来源、投资方向等信息透明度较低,不利于风险判断和后续处置安排。建议继续加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清理和核实,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隐性债务。此外,建议根据债务资金的投入情况,明确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的还款责任。具体而言,对于新债无收益的纯公益性项目,依法通过财政资金、国有资产变现、土地出让、政府债券置换等方式筹集偿债资金;对于有一定收入的准公益性项目,应优先使用项目收入和借款人的其他收入偿还债务;对于市场化借入的经营性项目债务,借款主体应承担偿还责任。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兼首席宏观研究员李麒麟认为,在严格监管下,地方政府存在融资紧张的问题。对于融资困难的地区,可以通过整合城市投资,组建新的综合性城市投资集团,整合业务相同或互补的城市投资公司,实现城市投资业务多元化,发挥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提高城市投融资能力。
李麒麟表示,扩大经营性资产在城市投资资产中的比重是必要的一步。对于公益性资产比例较高的城市投资,在剥离隐性担保后,可以成为地方项目的实施单位,也可以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ppp项目;对于市场参与度高的城市投资,可考虑旅游、养老、公用事业等部门;对于一些低评级的城市投资,可以考虑abs融资。
新时代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建议,通过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责任,既要保证中央的财税收入,又要积极引导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一般财政收支结构的优化。
推荐阅读:
工棚货币化安置没有踩“急刹车”,以确保房地产市场不会大幅波动
申请地铁的门槛已经提高了两倍:许多被批准的城市达不到标准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摸底启动!重点覆盖棚改PPP等项目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8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