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1字,读完约3分钟

实施非高峰假期和非高峰旅游可以缓解节假日市场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促进假日经济的循环可持续发展。

政策微观评估

盘瓠

清明小长假后不久,自开春以来的第一轮假日经济逐渐走到了尽头。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计算,清明期间,全国旅游市场接待游客9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0亿元。

总体而言,清明节期间,旅游市场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首先,全家一起旅行,赏花,开车已经成为这个清明节的特色。观光旅游正在向休闲旅游和优质旅游转变。几个主要租车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清明节期间的租车旅行次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迅速。

二是节假日期间,各地积极推动和引导旅游业创造新的旅游产品和路线,组织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使旅游市场保持蓬勃发展,假日经济活力不减。

例如,四川省都江堰市于4月2日举办了“2017中国都江堰放水节”,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游客。当日全市接待游客20.27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73.05万元,综合旅游收入1.62亿元,同比增长25.58%。

与此同时,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实施,许多员工选择在4月5日、6日和7日安排三天带薪休假,再加上清明节的三天假期和4月8日、9日的周末假期,构成了八天长假,带动了出境旅游的增长。

可以看出,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不断成熟和旅游消费者习惯的逐渐改变,假日经济开始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时代特征。例如,游客已经从传统的景点变成了休闲质量的旅行。随着互联网租车平台的发展,出行方式开始偏向租车和自驾。当地旅游业的导向也从“卖票”、“卖风景”转变为“卖服务”、“卖特色”。

有专家表示,随着消费者意识的转变和旅游服务业的不断完善,消费者的旅游体验将越来越好,假日消费支出将继续增加,中国假日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将非常广阔。

然而,虽然假日经济带来许多好处,我们也应该注意一些弊端。例如,假日经济往往具有短暂性、集中性和爆炸性的特点,容易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失衡。

事实上,在清明节、五一黄金周和十一期间,游客、演艺人员和购物者的数量将会激增,这种集中消费和出行往往会给交通、旅游等相关行业带来压力,导致出行困难、购票困难、住宿困难等问题,市场将会因人群集中而供不应求。然而,假期过后,随着人群的退去,许多地方会出现设施闲置和资源浪费的情况,而且由于人数减少,市场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假日经济整体向好错峰休假补其不足

此外,节假日期间,许多景区人满为患,游客素质参差不齐,旅游资源被过度开发,这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压力,大大降低了旅游价值。

那么,如何应对这些弊端呢?作者认为实施非高峰假期是弥补假日经济不足的第一步措施。

国务院办公厅此前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非高峰假期。也就是说,在稳定现有全国统一节假日的前提下,各单位和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带薪休假与当地传统节日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结合起来,安排非高峰假期,鼓励灵活作息。

虽然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非高峰假期和弹性作息在全国的普及率还有待观察,但事实上,假日经济中人多、车多、服务少的现象都是由于假日旅游消费者过度集中造成的。一方面,可以缓解节假日市场资源配置的不平衡,避免地方经济发展过热或过冷;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避免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促进假日经济的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假日经济整体向好错峰休假补其不足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0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