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20字,读完约8分钟
编者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不仅是影响经济形势走向的重要力量,也是经济形势变化的主要影响者。
目前,宏观经济指标正在稳定和改善。遇到巨大困难的实体有什么感受?近日,记者走访了江苏省的苏州、无锡、湖北省的武汉、宜昌、四川省的成都、德阳,对我国东、中、西部三省六市的100多家实体进行了调查,了解了企业经营中的喜怒哀乐,印证了宏观经济运行的冷暖。
在对100家企业的调查中,超过70%的被调查企业对今年的商业趋势持乐观态度。然而,“稳定”并不意味着“顺利”,大多数企业表示仍处于困难时期。产能过剩、资金瓶颈和成本压力使一些企业在生存线上挣扎,担心新改善的市场会重现。
在困境中寻求突破,近70%的受访企业努力转型升级,以求破茧成蝶。许多企业已经尝到了技术创新和“互联网+”带来的甜头,而其他企业正在努力寻找转型的方向。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展望中国制造业的前景,积极的声音仍然占大多数:“绝不考虑退出实体经济”,“努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大多数实体表示,他们将继续“保持健康”,以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
艰难的日子过去了吗(专题报道,100家企业探索管理(1))
——对100家实体经营情况的调查之一
今年前五个月,宏观经济总体稳定,稳中求进。作为一个微观主体,企业的感觉是什么?艰难的日子过去了吗?
近日,记者走访了江苏省的苏州和无锡、湖北省的武汉和宜昌、四川省的成都和德阳,对三省六市的100多家实体进行了深入调查。
“下跌”的趋势已经停止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经营状况普遍稳定,超过70%的受访公司今年看到了更多的商业趋势
■在今年第一季度,机床产品的订单在10月份下了,没有赚钱的客户不得不回去。这种情况自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
“最困难的时期基本过去了”——大多数受访企业认为,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经营状况总体稳定,实体压力有所缓解。
“终于走出低谷”,江苏龙腾光电项目主任朱俊建感叹道。该企业2012年亏损8亿元。当时,“成本高,贷款难,产品卖不出去,整个行业都在亏损。”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虽然龙腾光电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扩大市场,进军R&D,但困难的经营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直到2016年,光伏市场开始回暖,公司最终实现了4亿元的利润,预计今年将达到6亿元。
东部地区的企业率先感受到了温暖,中西部地区的一些企业也感受到了温暖。
“2013年之前,企业销售额年均增长率高达35%,但从2013年到2016年,无论投资如何增加,销售额都不可能上升。今年前四个月,销售额开始再次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0%,明显好于前几年。”四川国光农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杰说。
更难得的是,一些传统行业的企业也有“稳定”和“扶持”的经验
“我已经连续几年在亏损线上挣扎了。去年的微利,今年的情况会好一些,而且‘下滑’的趋势已经基本停止。”四川力推宁江机床有限公司财务部长甘玲说。
自2009年以来,推动宁江机床陷入困境。“整个机械行业都差不多,市场疲软,竞争激烈。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都遭受了重大损失。老长沙机床厂倒闭了,我们支持它。”甘玲表示,令企业感到乐观的是,订单数量已经上升。“今年第一季度,几个系列的机床产品都有所改进,10月份就下了订单。不付钱的顾客必须回去。这种情况从2000年就开始了。
回顾过去一年的经营状况,接受采访的100多家企业中,76%的企业表示收入规模明显或略有增加。
展望2017年的预测,超过70%的受访企业看到了更多的商业趋势。与此同时,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今年将“略微扩大投资”。
“稳定”并不意味着“进展顺利”
企业仍处于困难时期,可能会有重复
■“玻璃纤维行业价格反弹后,容易引发第二波产能过剩,下半年市场有可能再次下滑。”
然而,“稳定”并不意味着“进展顺利”。大多数受访企业都持这种观点:“如果市场好转,并不意味着它会持续升温,但它可能会重复出现。”
“现在,实体经济最先受到去杠杆化和募集资金的影响。我们对下半年的情况并不乐观,钢铁价格可能会下跌。”福盛鸿盛集团副总裁刘丽华(000890)表示。
远东智能能源(600869,诊断部)首席执行官姜华军也认为,“业务困难还没有结束。”在他看来,许多行业的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供应方结构改革的任务仍然很重。
一些企业不仅对今年下半年的经济走势表示不确定,而且对未来两年的经济前景也不敢过于乐观。
四川玻璃纤维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栋说:“今年的情况比去年好,至少不会有损失,但明年就难说了。”..从2013年到2016年,四川玻璃纤维连续四年亏损。去年底,市场明显开始回暖。今年,预计将盈利8000万元。然而,韩栋担心未来的形势。“市场很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再次下跌。玻璃纤维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价格反弹后,许多本应在去年底退出的小企业又恢复了生机,许多新开发的窑炉不得不重新使用,这可能导致第二波产能过剩。”
成都嘉发安泰(300559,诊断)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文婧认为:“困难的日子可能要过一两年,政策的制定和效果的显现需要一段时间。”
在受访的100多家企业中,11.11%的企业认为“实体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完全过去”,51.52%的企业认为“实体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基本过去,但这种情况还会重复”,37.37%的企业认为“困难还在继续”。
你为什么担心重复
产能过剩、资金瓶颈和成本压力导致一些企业在生存线上挣扎
■“在赚钱方面,金融排名第一,房地产排名第二,然后是实体经济,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中最难赚钱的。”
为什么大多数企业认为“实体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基本过去”,并认为“这种情况将会重演”?企业家担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消化过剩产能需要时间。
湖北怡化(000422)集团总工程师杨晓琴和三宁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定贵认为产能过剩是阻碍化工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国内尿素产能是8000万吨。事实上,包括出口在内的尿素需求超过6000万吨。”“氮肥和磷肥的过剩产能可能超过1500万吨,导致低价倾销。加上化肥行业恢复增值税和取消优惠电价等因素,许多小企业去年都处于亏损状态。”
CSSC诚信造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千金表示,该行业仍有30%以上的产能过剩。“造一艘有两点毛利的船。中国造船业下属企业众多,除了少数与军工产品有较大关系的企业外,制造民船的企业普遍亏损,压力很大。”
即使是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企业,甚至是行业领导者,也深受产能过剩导致的过度竞争的影响。“那一年,我们缺少核心和屏幕。2009年液晶显示屏生产线投产后,企业年产值攀升至近50亿元。然而,2013年,行业产能过剩,价格受到束缚,企业产值降至10亿元以上。”据成都某电子企业负责人介绍,该企业从大批量、小批量到多批量、小批量市场,用了两三年时间,产值才恢复。
——资金瓶颈卡住了企业的命脉。
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一些银行的贷款削减和放贷几乎成了粉碎实体经济,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致命一击”。在调查中,“解决资金回笼和贷款紧缩问题”是目前企业最迫切需要调整的政策。
“银行,不管你是生是死,基本上都是化纤行业的‘一刀切’,但我们有权在国际上发言。”江苏神九化纤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邱表示,去年,企业顶住压力,最终扭亏为盈。因此,今年第一季度银行贷款收紧,企业明显感受到了财务压力。“太仓和苏州的分行和支行都认为我们很好,但他们的上级机构对行业来说是‘一刀切’的。事实上,尽管该行业产能过剩,但也有赚钱产品和高端产品应该区别对待。”
——需求疲软,工业品价格仍在低位徘徊。
近30%的受访企业担心市场需求疲软。无锡汽轮机叶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金律表示,近年来,客户降价越来越激烈,由于主机厂的压力传递,配套供应商的利润越来越薄。今年,西门子提议降价20%,阿尔斯通和通用电气都提议降价18%-20%。“虽然今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15%,是近年来最好的开局,但可以预见,未来三到五年企业面临的经营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工业很难赚钱"。
虽然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资本流向产业,但企业普遍反映“脱离现实到虚拟现实”的现象依然严重,尤其是制造企业面临着来自虚拟经济的更大挤压。
“在赚钱方面,金融排名第一,房地产排名第二,然后是实体经济,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中最难赚钱的行业。”刘丽华说。法盛从事特种光纤和机械制造,近两年也开始涉足金融领域。他做了一个比较:融资租赁行业只开展了两年,去年共有40名员工,收入2.5亿元;开发一种新的光纤产品需要大约10年的时间,从R&D到生产再到赚钱,这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很难实现2.5亿元的年收入。
许多商界领袖表示,制造业具有前期投资大、投资周期长、利润薄的特点。近年来,金融业的盈利能力明显优于实体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资本盈利,越来越少进入制造业领域;没有资金,制造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生产积极性越来越低。
“开厂不如炒房”,这也干扰了房地产企业。一些企业家觉得开工厂很难获得批准、贷款、获得土地、招人、盈利、还钱,而且到处都很困难。这真的不像炸房子和快速赚钱那么简单。“我们会坚持做这个行业,但从房地产投机中赚钱真的会挫伤每个人的积极性。”苏州瑞格特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鑫说。
房价的快速上涨间接推高了制造企业的成本。一方面,资本从制造业流出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房价上涨影响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袁鑫表示,自2015年以来,苏州房价已上涨近一倍,为员工购房的成本很高,最终将转嫁到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上。
房价上涨也使得普通制造业在城市发展越来越困难。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近年来大量制造企业不得不迁出,或迁入工业园区,或去郊区县,有些干脆搬到其他地方。除了增加大量的搬迁成本外,企业的搬迁也间接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和物流成本。
你还能处理好转变吗
68.4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困难中仍“注重转型升级”
■在接受调查的公司中,超过90%的企业认为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了效益,只有1%的企业认为“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国家一直鼓励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企业在处理业务问题时,是否愿意在转型升级上有所突破?
在调查中,68.42%的企业表示,他们仍在困难中专注于转型升级,希望取得突破。其中,一些企业已经尝到了转型升级的甜头。
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变蝴蝶的金钥匙。
受访企业中,99%认为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了效益,只有1%认为“效果不明显”。“开发新产品并不容易,但企业最终依靠创新来突出包围圈。”成都白宇制药有限公司财务经理郭瑶瑶表示,公司开发的独家产品“银杏内酯注射液”去年的销售收入为5.1亿元。“R&D始于2001年,并于2012年初上市。R&D周期很长,投资也很大,但这一独家产品使公司在竞争中坚如磐石。”
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良好起点。
"通过大力实施智能制造,传统产业有了未来."宜昌奥利铸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简开贵表示,过去,铸造行业是一个传统的过程,劳动强度大、脏、累。自2008年以来,企业先后投资2亿元实施智能化改造,铸造车间自动化程度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研磨机器人(300024,诊断单元)也已于2013年上线,车间工人从2000多人减少到100多人,但生产效率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产品供不应求。
“互联网+”快递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
四川赛克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斌表示,该公司一直从事低端制造,直到2015年,每年生产数十万只灯泡,又累又忙,没有钱。去年,该企业开发了wifi智能照明,仅生产了20,000盏灯,营业额约为500万元。“实际生产成本翻了一番,但价格却高出10倍。公司这次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
制造企业受益于共享经济的新模式。
甘玲动情地说:“多亏了共享经济,共享自行车的零件基本上都是用我们的滚动机床做的,我们的订单不能一下子拿回来。”
转型升级有多难
有些人不知道该转向哪里,有些人则饱受“无能为力”之苦
■“引进高端科研人员,公司年薪百万,最后科研人员只拿到55万元左右,税收太高。”
转型升级,真相会大白,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转向哪里?许多企业表示,在转型过程中,他们“不知道向何处拓展”。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制造企业通常对“转型”和“升级”有不同的理解,认为“转型”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跨越边界,而“升级”应该在原有产业链中向中高端移动。
许多企业对“转型”有所保留。“转变就像‘这座山看着那座山’,但很难说这座山是什么样子。它很有可能会翻越大山到'山',并发现它同样困难。”江苏昆山科森科技(603626)有限公司总经理曲立平说。一些企业家说,企业坚持原来的行业,不是因为不想突破,而是因为担心草率的行动会“死得更快”。“当你看到你可以赚钱的领域,你可能已经拥挤,没有钱当你跑过去。”
更多的企业致力于“升级”,认为这是“中国制造”的唯一出路。在江苏调研期间,许多企业家表示,市场需求已经从低端向高端转移,制造企业正试图向产业链高端转移,但这不是一步到位的飞跃。
——企业在找到正确的方向后,往往会面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低端不能赚钱,而高端却做不到,此时绿色和黄色是没有联系的。”
技术突破是困难的。四川浩特电气有限公司对智能制造设备行业持乐观态度,并在过去两年致力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副总经理李社基表示,在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企业无法取胜,因为他们无法战胜智能制造设备的核心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更不用说我们公司了,可能在全国都行不通。”
人才引进是困难的。“中小企业很难满足R&D对R&D人才的要求。他们花10万元请一个人住六七个月。”湖北三宁化工计算过账目。近年来,企业每年都要引进100多人,但最后能留下来的人不多。有时周转率高达50%。许多企业报告称,目前的税收政策不利于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引进高端科研人员后,公司每年支付100万元的年薪,最终科研人员只拿到55万元左右,而且税收太高。”江阴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
很难获得资金。龙腾光电在过去的两年里投入了大量资金,从大型产品向附加值更高、技术领先的中小型产品转型。“投资几千万元开发的国际领先技术已经开发出样品,但要实现成果转化,还需要继续投入大量的技术改造资金,压力确实很大。”
当期待“中国制造业的前景如何?”,69.7%的受访企业选择“努力将其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87.88%的企业表示“从未想过退出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就像我们的身体。天气可能会变坏,环境可能会变,但如果你坚持保持健康,你就不会害怕任何事情!”
(记者田俊荣、白、、、、赵占辉、丁一婷)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百家实体经济企业调查:多数还处在比较困难时期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7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