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575字,读完约11分钟

“毒胶囊”的事还没有结束。 现在相关监督管理部门也致力于曝光公司的调查,但人们心中依然有一系列问号:“工业明胶”的食品药品污染链有多长,流向哪里? 市场上到底有多少毒胶囊,毕竟那些胶囊安全吗?

文/本刊记者宿希强

4月15日,中央电视台每周播放质量报告《胶囊中的秘密》,曝光河北一点公司,用生石灰解决皮革废弃物,煮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点公司制作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公司,患者

皮革在工业加工时采用了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作的胶囊中重金属铬经常超过标准。 经过检查,修改了药业等9家药厂的13批药品,使用的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过标准,最高超过90倍。 “毒胶囊”的事就此爆发。

“毒胶囊”这三个令人瞠目结舌的词,就像重磅炸弹一样,再次震惊了国民。

也有人和当时的三聚氰胺“奶粉”形成对比。 分别被认为是与民生相关的药品和食品两个行业的象征。

应该说这样的提法不为过。 现在“毒胶囊”的事情还在继续发酵,从生产到销售、监督管理、从价格到管理、检查、从道德到法治、赔偿……人们心中依然有很多问号。 而且,纵观整个事情乃至事件发生的大环境,越来越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比如,“毒胶囊”出现的真正根源在哪里? 如何防止这种事情再次发生?

【财讯】毒胶囊事情曝光始末

根据央视每周的质量报告,记者深入调查发现,国家明令禁止作为食品药品原料使用的工业明胶大量用于药物胶囊的生产。 其中,修正药业、通化药业、海外制药和蜀中制药等知名药企被列入黑名单! 据新京报社论,现在公安部门正在调查曝光的公司,“皮革明胶”的食品污染链有多长,流向哪里? 监督管理部门以负责任的态度,给予公众正确的答案,拿出铁腕打击力,期待保护公众健康。

【财讯】毒胶囊事情曝光始末

前奏:微博上的围观者

“毒胶囊”的事件并不是完全没有征兆。

4月9日——“315”引起的波澜还不完全平静,央视着名主持人赵普微博表示:“请不要从调查记者的邮件中吃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 内幕很可怕,不要细说”。 以身份认证为“经济注意报调查信息部记者”的朱文强微博也表示:“央视的一个兄弟,不要吃果冻和酸奶。 为什么呢,他比喻你什么时候扔掉破鞋,转眼就进肚子了。 这些哥们说这才是今年315晚会的重点,可惜没有播出”。

【财讯】毒胶囊事情曝光始末

媒体,知名网友“落魄书生周筱赟”说:“没必要那么神秘。

酸奶更浓厚,其实是大量添加工业明胶的。 工业明胶是用从垃圾中回收的破烂皮革等制成的。 果冻更是如此。 这是常识。 ”。

“酸奶和果冻、破鞋、内幕、工业明胶……”这句敏感的话触动了食品安全紧张的一般神经,迅速引起了网民的大量围困,二语杨不明的微博当天聚集了数万网民的评论, 破鞋能被制成工业明胶放酸奶和果冻吗? 各大新闻媒体纷纷对此进行报道。

【财讯】毒胶囊事情曝光始末

但意外的是,面对这件事的重大“传闻”,所有果冻和酸奶生产公司都没有在第一时间证明或证实这一点,相关政府的监督管理部门也没有“发声”,采取相应的突击“吸引检查”等行动

直到4月10日,公司才能“造谣”。 而且,半政府的三大领域协会出现在酸奶和果冻的“正名”中。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话谨慎地发表了声明。 主流企业品牌酸奶不添加工业明胶。 中国烘焙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糖果专业委员相继发表了复印基本一致的声明,现在国内果冻领域不使用明胶。

【财讯】毒胶囊事情曝光始末

但是,公司“老家”协会发表的“正名”声明并不能完全平息国民心中的疑问。 食用明胶广泛用于果冻、酸奶、冰淇淋、糖果类、肉皮冻结等,有没有公司为了成形食品而使用工业明胶代替明胶呢? 据相关权威专家介绍,破鞋被制成工业明胶,里面有酸奶和果冻,“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而且,“通常很难鉴别”,专家们说:“1公斤酸奶中大概必须放5美分以下的食用明胶,如果把食用明胶换成工业明胶,可以节约4美分。” “大型企业品牌公司为了微利,用工业明胶代替明胶的风险很低”

【财讯】毒胶囊事情曝光始末

据报道,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子表示,中国去年生产的合格明胶为5万吨左右,市场缺口为1万吨,权威专家表示:“80%以上的食品应该是食用明胶,20%的产品是非食用明胶。 这给食品药品中工业明胶的存在带来了空间。 问题是,这20%的产品到底是什么,流向了哪里?

【财讯】毒胶囊事情曝光始末

微妙的是,4月10日清晨,赵普和朱文强对删除自己关于“酸奶和果冻”的微博表示呼应,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糖果专业委员会高调表示“不排除起诉引起这件事的微博发表者”。

接着热烈的是“赵普被封杀了”的消息。 从常识上来说,央视主持人赵普空穴跟风,“造谣”的可能性不大。 这对他没有任何好处,因为他也不用这样摆脱。 但是,作为主持人,他手里也不是有“第一手证据”。 他在微博上也提到了“调查记者的邮件”,证据当然只有在央视的“调查记者”手里。

【财讯】毒胶囊事情曝光始末

恐怕在这种情况下,几天后的4月15日,中央电视台的《胶囊秘密》终于播出了。 这可能是“迟到”的节目,正如朱文强所说,“这才是今年315晚会的重点。 很遗憾没有广播。 ”。 当然,你真的最好不要比较原节目的素材中是否有与食品相关的部分。

【财讯】毒胶囊事情曝光始末

事件:“毒胶门”引起的连锁反应

4月15日,央视曝光制造商用皮革下脚料制作药用胶囊,修改了药业等9家药厂的13批药品后,首先沸腾的是舆论。

“进大厅,进厨房,爬高山,进池塘,做酸奶,做胶囊,鞋子忙! ”。

“今后想吃果冻的话,就用自己的鞋舔。 之后想吃酸奶的话,就用自己的鞋舔。 如果后来感冒了,就用自己的鞋舔。 、鞋子很忙……”

在微博等网络工具中,网民用笑话发泄了对“毒胶门”的无能和不满。 然后,网民通过歌曲、漫画、段子等各种形式的“恶搞”对毒胶囊的不满。 网上受欢迎的“泛滥毒风”是借用“最棒的民族风”,以快乐的节奏配合沉重的主题素材来表达内心的忧郁。 漫画《破鞋妙用》嘲笑“破鞋可以变身果冻酸奶,成为药品胶囊,也可以招来不良专家和官员”。 网民为了避免毒胶囊的风险,“发明”的“馒头式胶囊药吃法”、水果式胶囊药吃法……客观来说,对于“毒胶囊门”的反应,相关部门可以说是及时的。 曝光当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停止销售和采用13个药用中空胶囊产品,河北省警察展开行动,江西省对省内主要药用胶囊生产公司开展现场审计,与有关部门合作赣阳县龟峰 16日凌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网站上就药用“问题胶囊”铬超标一事再次表示,媒体报道的13铬中止了超标产品的销售和采用。 并表示监督检查和产品检查结果确定后,合格产品将继续销售,不合格产品将依法解决。 违反规定生产销售药用中空胶囊的公司将依法认真调查。

【财讯】毒胶囊事情曝光始末

但是,“等待监督检查和产品检查结果的确定”的说法引起了公众的疑问。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要解决相关公司,需要基于中国食品药品鉴定研究院提出的相关检查结果。 在此之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15日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如何检查媒体报道的13批胶囊产品。 该院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属的检查机关。

【财讯】毒胶囊事情曝光始末

值得观察的是,为了避免怀疑吗,央视送检单位是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查中心,报道强调“反复检查确认好几次”,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是属于国家质量检查总局的国家级公益型科学研究机构,2004

人们怀疑同样的国家权威检查机构,为什么中国检查检疫科学研究院的检查结果不能成为执法的依据。 关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他也说:“不清楚属于国家质量检查总局的检查机构颁发的检查结果是否能成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的依据。”

【财讯】毒胶囊事情曝光始末

之后,有关部门加大了工作力度: 4月16日,浙江新昌警察逮捕了22名问题胶囊相关人员4月17日,多省市调查了问题胶囊,停止了档案13产品的销售。 4月18日,浙江新昌33批胶囊产品样品中检测出铬超标。 4月19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出了《关于非法采用工业明胶加工食品进行仔细检查的通知》

【财讯】毒胶囊事情曝光始末

(以下简称“通知”),让各地质量监督部门根据上一阶段的从业人员,立即组织对使用工业明胶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的彻底调查行动,对明胶生产公司和使用明胶的食品生产公司全部进行无遗漏的检查,发行 4月19日晚,药监局公布了最初的胶囊药品吸引检查结果,药业等9家曝光公司铬超标。 公众担心的两个国家级检查机构的检查结果没有“吵架”。

【财讯】毒胶囊事情曝光始末

警察逮捕了53名嫌疑犯。4月20日,国家coverstory封面专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了药用胶囊质量安全专业监督检查行动。 会议定性超过铬标准的药用胶囊是非法使用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使用超过铬标准的胶囊生产劣质药的事件会议对相关省食品药品监督局违法公司及其产品继续展开深入调查,并与之关系 会议要求各省食品药品监督局立即组织所有药用明胶和药用胶囊生产公司的监督检查,要点检查原料的来源、供应商的审计、工厂检查、出货检查、产品去向、有无采用工业明胶等问题……到4月22日,各地 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9人,逮捕刑事拘留45人,没收违法生产线80条,没收工业明胶生产的胶囊7700余。

【财讯】毒胶囊事情曝光始末

期待:用铁腕手段保护公众健康

“毒胶囊”的事还没有结束。 现在相关监督管理部门也致力于曝光的公司的调查,但有一系列问号,即“工业明胶”的食品药品污染链有多长,流向哪里。

市场上到底有多少毒胶囊,毕竟那些胶囊安全吗?

对网民诟病的是,监督管理部门往往“选择性”监督执法,只调查记者曝光的制造商和公司,其他无关。 当时的三聚氰胺事件和β受体刺激药事件并非如此。 很多网民认为胶囊铬超标问题不是个别公司的问题,而是某个领域的问题,不是某个批量产品的问题,而是整个产业链的问题。 只要全面调查胶囊,彻底筛选市场上所有胶囊的种类,就能向公众做出真正的说明。

【财讯】毒胶囊事情曝光始末

网民用“有没有”算了这样的几个账。

根据浙江新昌县4月18日对胶囊原料及半成品发表的吸引检查结果,96批中33批样品的重金属铬超过标准,超过铬标准的率达到35%(33/96=35% )。 4月19日,国家药监局公布了第一批对9家涉事公司的胶囊药品抽查结果,抽查范围扩大到33个品种42批,其中23批不合格,铬超标率达到55%(23/42=55% )。 在新昌县胶囊厂,毒胶囊的比例为35%。 到了制药公司,增加了55%。 为什么? 关于“有”分解,越是低端、廉价的药,量越多种类越多,采用的廉价的毒胶囊也越多,所以我认为成为制药公司后毒胶囊的比例会增加。 当然,另一种可能性是这些制药公司使用了来自其他地方的毒胶囊壳。 新昌县胶囊壳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40%。 这些制药公司不能仅仅是一个地方生产的胶囊壳。

【财讯】毒胶囊事情曝光始末

这个算法不一定是真正的科学,但其中隐藏的舆论是毒胶囊的比例是多少。 这个调查的所有制药公司都包括中小制药公司和各种保健品胶囊吗? 与公众最直接相关的是药品流通终端,即药店、医院等,政府为什么不进行这个环节的调查呢?

【财讯】毒胶囊事情曝光始末

当然不仅仅是那个。 越来越多的人将矛头直接指向监督管理部门,崔永元反对审问,对药品的监督管理应该是药监部门的日常工作,随时可以发现问题,不需要媒体发现。 否则纳税人养药监局的人在做什么? 房地产业“大宗”任志强(微博)也表示:“十三家的毒胶囊,在专门做药监的政府机关一家也没有发现。 被媒体揭露了。 税收浪费在这样的机构里。 民众能相信他们吗? ”。

【财讯】毒胶囊事情曝光始末

想想也可怕的是,如果媒体调查没有发现“毒胶囊”的话,我们吃多少毒胶囊?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财讯】毒胶囊事情曝光始末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20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