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697字,读完约19分钟
宏观经济政策怎么走?
为了决定逆周期调节的周期是多长,决定本轮的逆周期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可以利用这些工具。 政策工具必须以财政工具为主,在货币政策方面降低存款准备金来替代各种贷款的便利,使中央银行能够购买国债和公司债务。
文:陈炳才
年末中央经济实务会议,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创新和完全宏观调控……宏观政策加强反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微调 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着力产生效果,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下降费,地方政府专业债券规模大幅度增加稳健的货币政策宽松适度,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本文对宏观政策的反周期、财政货币政策进行了一些分解,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宏观反周期调节和政策建议
(1)反周期的意思
反周期相对为正周期。 公司、银行、金融机构大部分情况下基本上都是正周期。 顺周期是经济繁荣和快速发展时期,银行积极放贷,公司积极扩大生产,扩大产能,价格上涨,公司利润提高,个人收入奖金增加。 宏观上讲,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随着市场扩张,信用和财政支出也大幅增加,经济下降,市场收缩后,价格暴跌,资产价格大幅下降,公司利润急剧下降,造成严重损失,财政收入减少,银行信用也收缩。 这就是正向周期。 只有有远见的少数公司、金融机构才能进行反周期运转,在下行周期中,发布新的技术、产品、新的业务、新的模式,开拓新的市场,不进行周期性危机和下行。
从微观或市场来看,反循环运转的前提条件是公司必须做好1~2循环前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新制度等的准备,经济下降时,循环到来后,可以推出新的东西。
宏观政策的反周期调节也需要周期性的政策和制度的准备、储备,至少前期需要很多研究。
(2)宏观政策的反周期分解
宏观政策的反循环调整始于凯恩斯经济学,即扩大政府和公共诉求,处理经济危机和收缩。 宏观政策的反周期调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普遍和广泛的运用,明显提高了许多国家财政赤字的比重。
1.2008年以来,国际国内采用的都是反周期宏观政策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采取了宏观反周期政策。 创新美国货币政策,实施5年(从2009年初到年末,实际延期到年底)的零利率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央行印刷纸币每月均衡购买金融资产和国债,进行央行资产负债的期限置换(短期长期置换) 欧元区的国家在希腊债务危机后开始紧缩财政支出,但年后也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央银行每月继续购买债券,建立7500亿欧元的欧洲稳定基金,从年6月开始对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负利率 日本中央银行自2009年以来继续实施零利率政策,每年实施-0.1%的基准利率政策,促使日元贬值、通货膨胀刺激、中央银行购买股票。 中国采取了4兆投资计划和1篮子政策应对危机,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为了应对2008~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反周期宏观政策,而且当时的政策也带来了之后的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过剩以及债务高杠杆、环境污染等问题,带来了年以来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化
2 .本轮宏观政策的反周期调节的定义是什么?
首先,决定逆周期调节的周期有多大。 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欧洲的宽松货币政策都长达五年,而且都是事先安排好的,给予了确定的期待。 美国年走出危机,公司利益和股指都创历史新高。 我们现在谈谈循环,这个循环是多久? 根据产业和产品的市场周期,短则3年-5年,长则7年-9年。 说到逆周期调节,为了稳定预想,有必要给出逆周期的期间。
其次,有什么工具来决定本轮的反周期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是继续使用财政、货币政策,还是使用制度政策、结构性政策,缓和影子银领域的业务,使资本管理产品能够参加金融市场的各种业务,包括民营企业的股票投资? 继续放松管制,加强体制和机制创新,发挥微观市场活力吗? 这值得我们研究。 不管是什么样的政策和工具,都需要数量,至少可以具体操作。
3 .宏观政策反周期调节的初步判断
中国经济和金融年以来,处于风险的预防和解决之中,还没有进入危机阶段,宏观政策准备了反周期调节,可以说是先手。 但是,到反周期调节为止,政策一直强调结构矛盾和结构改革,但现在兼有周期性,强调反周期调节,实际上也进行了宏观政策的重大补充。 当前的经济困难有周期性因素,反周期性调整是扩大总诉求。 但是,扩大总诉求比较有效,会带来经济结构的逆调节吗? 影响现在的结构改革主线吗? 如果深化供应方结构改革,切实支持总量诉求扩张是供应方结构改革,就要求政策的准确发力,采取更具体有效的措施。 光是总量政策,就有可能根据历史经验,推迟优质快速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有效时间进程。
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有必要回答金融风险有可能引起危机还是经济下行、价格暴跌有可能引起危机的问题。 引起危机的性质不同,采用的反周期政策不同,宏观政策的具体工具不同。
四.政策建议
建议将反周期调节的时间放宽到5年左右,延长到7年。 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来看,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很难再现过去的高增长。 从速度规律看,随着gdp基数的规模增大,增长速度有下降的趋势。 从人口红利和制度红利的释放来看,增长也进入了下行阶段。 从投资、支出、出口三种诉求的立场来看,也有下降的趋势。 从国际经验来看,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和污染严重,社会矛盾需要20到30年的管理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增长有下降的趋势,对人们质量的要求更高,优质的迅速发展需要时间。 从中美关系的未来来看,我国从美国获得巨大贸易顺差的历史即将结束,给我国海外投资和出口带来很大压力。
根据各种因素,我国进入经济下行周期,进入相对中低速的增长周期,20年的增长保持在平均4%-6%即可。 因此,反周期政策是长期政策,至少需要五年。 我国周期的下行主要是经济增长造成的,可能不是金融风险造成的。 政策工具应该是财政政策和其他辅助政策。
二、关于财政政策的解体和建议
(一)财政政策的解体
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政策应该是宏观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 会议提出财政政策第一大规模减税减费。 规模不是税率级别。 其实,财政减税的潜力有限,1~2个百分点压力很大。 年计划将税金大致降低9300亿元,年1.1万亿元,年市场预计将达到1.3万亿元,这是不容易实现的。
财政本身也存在顺周期现象。 年10月-11月出现税收收入负增长情况,11月为增值税-1.2%,消费税-71.3%,公司所得税-9.4%,个人所得税-17.3%; 而且地方财政支出远远大于收入,支出刚性给减税带来很大的压力。 根据至今为止的经验,财政一方面减税,另一方面税收依然很高。 因此,实施反周期调节只需一年,很难在五年内实施。
现状是,减税为5000亿元,相当于减税率2.5~3个百分点,持续降低税率的财政支出压力很大。 可以为社会保障基金的缴纳制定文案,降低6000亿元,可能占全年社会保障收入的10%以上。 此外,银行、担保等不再提高利率,可以向特定公司降低利率,可以降低2000亿元的利息和担保费用。 虽然降低了费用降低了公司的价格,但也有可能带来市场的销售压力,购买力下降。
财政减税的减少,必然是赤字扩大和地方债务发行,与抑制债务规模相矛盾。 因此,财政逆周期调整的效果需要注意。 在现行体制中,虽然通过减税挽救了公司,但是不一定实现更新换代。 因此,这项政策真的有效果,必须与供给方结构改革的具体政策和项目相结合产生预期的效果。 否则,可能会发生逆结构调整。
(二)对财政政策反周期调整的建议
1 .宏观反周期政策工具以财政工具为主
中国经济下行及顺周期问题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有密切的关系。 但是财政政策是产能过剩、高杠杆、高库存的重要促进因素,货币政策是催化剂因素。 财政支出占gdp的30%以上,政府掌握和分配大量资源,缺乏效率。 中央和地方的各种补助金、免税优惠、折扣、保证及一点转移支付(部分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农业、教育非工资性支出)、土地出让支持等一方面带来公司间竞争的不公平,另一方面重复投资的重复建设、周期性生产能力过剩、财政补助金 因此,宏观政策反周期调节的要点必须由财政发挥。
财政政策反周期的工具包括债务和赤字率的扩大在内的减税费; 真正的反循环可能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 改变支出结构,彻底取消不公平的差异化补助金、优惠税减免和少许转移支付,或将补助金、补偿、优惠、减免公开化、标准化、监督化、处罚化、基金化。
2 .制定反周期调节的标准和阈值条件制度,实施精确化的调节
建议确立享受减税减费的标准和门槛,确定不同类型的公司享受不同水平的减税减费待遇。 两年一次的审查,审查不符合标准的情况下,不再享受减税减费待遇或者降低待遇等级。 然后,对免税优惠和补助金、折扣、保证等也制定了具体的评价标准,进入领域的成绩评价和审计,要求没有达到预期的技术革新、技术进步和竞争力的提高的公司返还补助金、折扣,返还减税。 或者,将上述减税的减额和补助金、担保、免税优惠等转换为政府投资基金,投资企业督促和检查其效果。
这些标准和政策制定后,货币政策可以要求银行,进行信用支持,也给予资本市场抵押政策优惠,根据公司推进供应方结构改革的进度标准,制定不同的优惠标准。 有了标准,各地区和部门可以编制精确的公司名单,政策的实施是精确的,不会逆向调整。
三、关于货币政策的分析和建议
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必须适度紧张,合理充裕地维持流动性,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处理民营公司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融资贵问题。
(一)货币政策不提中性和总门是什么玄妙?
在这次会议上,货币政策的提法没有提到中性和总门。 舆论的货币解体政策将会变得宽松。 其实,货币政策说得很清楚,稳健,宽松适度。 为什么要取消两种说法? 本文的分解原因如下。
中性一词可能没有标准。 竞争中性很明显的是政策、制度、待遇对所有公司、内资外资公司平等,限制政府对国有公司的偏向。 货币政策中性是指不松懈的稳健政策,曾经稳健宽松,但现在趋向于中性。 其实,没有松弛,适度紧,稳健缓慢,到底有什么不同? 没有标准,没有量化各种货币政策的说法,操作没有界限。 如果真的是中性的,货币政策应该被视为同事,存款准备金的下调不能有差别,常备贷款的便利性没有方向。 事实上,货币政策也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很难成为中性。 现在既然松了适度,就不用松了。
宏观政策的反周期调节,不能用总闸来控制。 年提出控制货币总快门,意思很清楚。 但是,总快门的具体含义和基准是不透明的,不清楚。 如果说货币供应量是总门,没什么意义,信用增长可以远远超过货币量的增加。 如果以经济增长、物价增长之和作为货币供应量和信用增长的参考控制指标,经济结构改革、制度改革和市场清算所需的资金将超过这些指标。 另外,中央银行计划安排货币供应量的情况下,年度政策工具的运用可能一点也没有计算出来,这些都将突破总量。 更重要的是,现在银行的表外资产回到表内,市场流动性大幅减少,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经验参数未必能证明市场的流动性状态,如果控制总量缺乏灵活性,可能就不现实了 如果不来你家调节总量,总快门说的制约就没什么意义了。 特别是,现在将周期调节相反,设置货币供应量的总快门的话,有可能成为自我束缚、自我食言。
(2)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需要时间
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等不是新提法,这是很早以前就有的。 现在,也放在反周期的背景下看看吧。 不应该说我国市场的流动性匮乏。 为了防止去年4月~6月货币市场利率高涨后利率急剧上升,中央银行采取各种措施充分维持市场流动性,货币市场利率也比较稳定。 现在银行表外资产基本回到表内或基本规范,资金利率缺乏上升压力,不会出现高利率的资金。 民营公司领取的资金利率也在5%-6%左右。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得到必要的资金。 因为支持银行贷款有标准。 民营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现在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需要贯彻和执行。 但民营公司和国有公司资金价格和待遇的不同在于国家企业是国家信用,民营企业是市场信用,信用基础不同,资金价格和获得资金的难度不同。 但是,如果信用等级相同的话,应该说得到资金的价格和待遇基本相同,和公司的性质没有太大关系。 周期性地看,市场信用和国家信用各有特点和利弊,民营企业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改善、提高和增加公司的市场信用等级,这是处理融资难融资的基本方法。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是我国长期存在的问题。 与美国相比,我们发现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行不通。 2009年美国实施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零利率,但年美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价格没有上涨,年公司利润创历史最高,股指继续创历史最高,房地产价格也开始上涨。 零利率迫使很多公司降低资金价格,投资于研发。 同期的欧洲情况相似。
在中国,如果资金是利率,首先上涨的一定是房地产和金融资产的价格。 这证明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缺乏中央银行利率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灵,几个重要原因备受关注:一是存在多元结构的利率。 我国民营经济发达,对市场诉求大,满足比较有效诉求的资金也经常不足,难以消除多重利率,其次,中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迅速发展阶段,公司间和区域间资金收益率差异巨大,均衡利益 三是中国经济处于深化生产能力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阶段,许多公司依靠信用资金走向优质迅速的发展,公司自身资金积累和筹资能力不足,呼吁无限,供给有限,走向资金最赚钱的领域和公司。 四是资金喜欢在金融市场交易,简单,比较稳定,特别是在货币市场和债市交易风险很低。
处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可能需要比时间长的时间段。 经过反周期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可能会逐渐生效,中央银行的利率指南可能会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四、为什么没有提出汇率政策
会议公报的货币政策没有提到汇率政策,这是多年来第一次。 有两种可能性。 第一,汇率政策将继续维持目前的状况。 不要提这个。 这是惯例。 比如10月和12月经济形势的解体没有提到房地产,有些人推测是否开放房地产,再次用房地产刺激经济,年末会议再次确定住宅是否不炒。 年末的中央经济实务会议显示了稳步的成长,但在去年的4次经济形势分解会的公报中没有提及,而是以6稳定代替的。 不,不要特别强调,贯彻执行额度即可。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美元汇率大致不会破7。 第二,为汇率政策预留运营空间。 签订中美贸易协定,汇率逆转上升,有可能再次回到6.28-6.11左右。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扩大进口。 中美贸易谈判达成的成果对美国不满意,即使反复协商,汇率也有可能打破7,但最多超过7.2、7.2,美国有可能增加关税。
汇率的重要性影响外汇储备和通货膨胀,汇率的贬值不利于缩小与美国的贸易顺差,带来通货膨胀。 另外,汇率下跌,利率上升,不利于公司价值成本的降低。
(一)关于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的政策建议
1 .将人民币利率维持在比美元利率高一点,降低存款准备金代替各种贷款的便利性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存在周期性困境。 美元利率进入上升周期,但人民币利率面临下行的市场呼吁。 美元利率的上升和人民币利率的下降,可能会导致部分资本外流,不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汇率的贬值也会引起通货膨胀,导致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增加公司负担。 为了防止利率差引起的资本外流,建议将人民币利率水平设定为比美元利率稍高的水平。 然后,为了不提高利率,考虑不使用现在的各种短期、中长期常备贷款的方便工具,这些工具其实会增加银行的利率价格,宁可把存款准备金返还给商业银行,或者降低方向把存款准备金交给商业银行 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存款准备的空间很大。
2 .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乃至上升
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上涨的经验表明,汇率稳定和上涨有利于吸引外资,扩大进口和繁荣经济。 年8月以后的汇率下跌,外汇储备达到了3万美元以上,但维持人民币汇率平衡依然压力很大。 作为快速发展中国家和开放经济,本币没有国际地位,即使加入sdr,也依然必须在美元储备中获得货币的国际信用。 因此,汇率不能贬值。 涨价更有利。 而且,为了减少对美国和主要发达国家的顺差,我们必须刺激汇率的上升,扩大进口,不能以货币贬值来应对美国的关税增税。 然后要把美元顺差变成人民币逆差,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货币可能会贬值,对美国征收关税。 这必须防止发生。
3 .允许中央银行购买国债和公司债务制度
作为反周期政策的准备,建议修改《中国人民银行法》,使中央银行在经济和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可以购买一定数量的国债和高级公司信用债务、金融债务。 如果法律修改的时间上不方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授权国务院决定,允许中央银行购买国债和公司债务,并发表期望。 危机发生后,承诺为市场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按照五年计划,执行每月定额(如500亿-800亿人民币)购买国债和公司债务。
4 .继续支持保证金企业,确保再融资支持,保障资本市场稳定
必要时,中央银行必须发表政策。 资本市场发生危机时,人民银行保障向保证金企业提供足够低利率的再贷款。 例如,每月提供1500亿-2000亿人民币,持续提供6个月-12个月,根据情况明确,确保股票市场的基本稳定。 保证金企业必须确定投资理念,进行市场尽职调查,支持优质快速发展和深化供应方结构改革,不要投资于不满足这些要求的公司。 吸引市场支持优质公司的迅速发展,变革公司迅速发展,业绩不良,不能满足要求的,要使公司逐步退出资本市场。
5 .建立人民币及多币种的国际清算和支付系统
世界贸易大国和美国都有很大的贸易顺差是因为美元是国际货币,大家必须获得美元。 如果美元不是国际货币,大家就不需要那么多美元储备。 各国货币在国内都有流通、评价、交易、结算、支付、融资、储藏等功能,为什么走出国门,互相不信任而信任第三方货币呢? 说到原来的国际货币和黄金挂钩,有可靠的理由,现在明明脱离了黄金,为什么还是可靠呢? 说到路径依赖,主权货币结算支付也可以实现路径依赖。 重要的是,美元建立了独立的国际支付和清算系统,没有建立其他国家的货币。 如果清算支付系统没有确立,银行和公司一旦跨境交易就不能进行信用。 因此,中国的宏观政策要进行反周期调节,处理与美国的贸易顺差带来的压力,推进全球化,就必须建立人民币清算支付系统,建立多币种的国际清算和支付系统。 这样就不会长期产生国际贸易环境给中国带来的金融风险和处理压力。 我们可以联合“一带一路”国家和周边国家,从双边建立主权货币清算支付系统,逐渐脱离美元,脱离美元金融的周期性影响。
(作者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研究员,:苏琦)
全天候滚动播放最新的财经信息和视频,越来越多的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备受关注( sinafinance )。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财讯】陈炳才:2019宏观经济政策如何走?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20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