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62字,读完约7分钟

6月8日,在华林寺镇高楼村的水果种植基地,70亩桃子进入成熟期,果农们忙着采摘。(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刘通讯员照片)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魏磊通讯员郭莎莎

这里的土地并不肥沃,砾石垄上还有一些脚,但没有贫瘠的土地;

这里有一个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但它有一个独特的方式来建立一个水果产业带;

这里的养蜂只能为几代人谋生,现在已经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甜蜜产业”...

"行业是对的,人心是充实的."盛夏时节,《湖北日报》的全媒体记者走进远安县华林寺镇,看到了生产和工业的繁荣景象,感受到了建设家园的炽热热情。

半高山地改芦笋育苗基地

地点:横延平村

“村民们争先恐后地种植西红柿、萝卜和核桃,但他们不知道卖给谁,最后只能腐烂后扔掉。红色的西红柿被倒进沟里,堆起来有四五米高。”这是王雄回到村子之前的场景。

王雄,80后恒岩坪村党委书记。2013年之前,他是宜昌一家广告公司的负责人,年薪很高。在那些日子里,村民们邀请王雄参观这个村庄,希望他能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王雄犹豫了。在斯里兰卡出生长大的他对横延坪村非常熟悉:平均海拔350米至900米,是典型的半高山地区;虽然环境很美,但是山很大,土壤很薄,几代人都以玉米和水稻为生。道路困难,水被堵塞,电力不稳定,穷人住在漏雨的房子里。"差距太大了,我觉得整个村子都被遗忘了."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王雄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回到家乡,带领村民们奋力拼搏。

首先,改善村庄的基础设施。他在三天内跑到了县城的两端,争取建设资金。慢慢地,村民们看到了变化:一条水泥路进入了村子,每个家庭都吃自来水,村民们不再担心风雨...

当条件好的时候,这个行业从何而来?2018年,王雄将充分调动其积累的客户资源并寻求合作伙伴。碰巧,他听说有人想投资农业,正在寻找土地。他找到了彼此,并邀请他们去参观这个村庄。"这块土地并不肥沃,而且有许多石头."远安县恒丰蔬菜专业合作社主席方波回忆说,他并不是第一次看到中村的土地。“是王树基的激情和坚持打动了我们。”

发展特色产业,让生活变得温馨——远安县华林寺镇“一村一品”透视

他们在六天内三次访问了这片土地,相识的第八天,他们敲定了合作项目——转让352亩土地,种植芦笋、雷竹、冬桃等农业特产,建设芦笋种苗基地。目前,该合作社已投资100多万元,吸纳115名村民就业。“男性每天工作80元,女性每天工作60元,合作社的收入稳定。”三组村民高微笑着。

记者爬到半山腰,看到芦笋长势旺盛,精致的芦笋尖从土壤中钻了出来;在几个新建的塑料大棚中,正在进行育苗驯化试验。“五一”期间,恒岩坪村的芦笋上市,这是宜昌超市的热门商品。”王雄说,该村正在规划一个芦笋深加工项目,该项目将“吃掉并榨出藏满珍宝的芦笋”,使该行业做大做强。

从水果专业村到果园镇

地点:高楼村

走进高楼林立的村庄,壮丽的喀斯特地貌引人注目。“我们的村庄已经变成了一个净打红拳的地方,但我们不必依赖大山来吃大山。”村里的第一个秘书神秘地对俊峰笑了笑。

再往里走,塑料温室成块,果树成排。“这是我们正在建设的四季水果基地,我们可以全年品尝新鲜水果。”记者看到,在流水潺潺的贾思沟一带,一条瓜果产业带已经初具规模,“瓜果十里香”的美景映入眼帘。

事实上,像华林寺镇的许多村庄一样,高楼村的祖先种植油菜籽、水稻和玉米。2013年10月,荆州公安县人周明被介绍到高楼村,转让了70亩土地种植葡萄。公安葡萄闻名全国。我们为什么要“移植”高楼?周明用六个字概括了它:好山、好水、好人。现在,周明在一栋高楼里成立了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基地的种植面积翻了两番,有5万多棵葡萄树和14个品种。该县的种植面积和品种数量首屈一指。

发展特色产业,让生活变得温馨——远安县华林寺镇“一村一品”透视

当记者看到周明时,他正在“列举”葡萄园里的果树,一大串即将成熟的葡萄沉重地挂在树枝上。周明说,受疫情影响,今年水果市场面临很大冲击。他提前做了计划,及时调整了营销策略,并发起了抢种活动。每棵树都有自己的主人。葡萄成熟后,主人可以在花园里随意采摘。目前,它已经吸引了300多人来认领。

在大型果农的带动下,高楼村瓜果种植规模逐年扩大,2019年达到1000多亩,引进16家市场合作实体。该村还聘请了一个专家小组,围绕“建设果园城”的目标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品种结构,改良老品种,引进新品种,如雪桃和巫山酥梨,限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四季采摘;投资60万元建设新的节水灌溉系统、2800米排灌沟、700米机耕道,配备冻藏、商业走廊等设施,深度加工水果,延伸产业链。

发展特色产业,让生活变得温馨——远安县华林寺镇“一村一品”透视

坚持农业很重要,要找到正确的道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在向俊峰看来,高楼村的“果园城”不是梦。

“甜蜜的事业”让生活像蜂蜜一样

地点:凤阳村

崔庆海是凤阳村的第四批村民,他的家位于海拔850米以上的山区。水泥路面,路况良好,从山脚到他家门口有20分钟的车程。

“过去,老一代人很难养蜜蜂。如今,养蜂已经成为现实。”崔庆海说道。

39岁的崔庆海曾在深圳的一家玩具厂工作。2010年前后,他的家乡出现了封山育林的成果,并变得郁郁葱葱。他觉得“山里的发展机会来了”,就留在村子里跟别人学养蜂。

从4箱蜜蜂开始,崔海青开始了自己的“甜蜜事业”。起初,他经常被蛰得遍体鳞伤,因为他不懂农业技术。寻找有经验的养蜂人的建议,寻找网上自学养蜂教程,慢慢地,崔庆海成为当地年轻养蜂人的专家。记者看到蜜蜂笼沿着凹凸的山坡随意排列,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每个蜂笼的位置和方向都是固定的,否则蜜蜂就找不到‘家’,当它们进入错误的蜂笼时就会打架。”崔庆海给每个蜂笼标上数字,研究并改进了蜂笼的结构,提高了蜂蜜产量。“今年,农业规模扩大到70箱,明年这个数字将翻一番。据估计,年收入将接近20万元

发展特色产业,让生活变得温馨——远安县华林寺镇“一村一品”透视

村党委书记王春章告诉记者,该村已根据当地情况将其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并正在尽一切努力建设一个饲养中国蜜蜂的专业村。为了鼓励村民养蜜蜂,凤阳村和远安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一个居民援助单位)制定了激励政策:普通村民每箱蜜蜂补贴100元,贫困家庭补贴150元;每年在乡镇和村庄进行一次培训,将养蜂技术送到人们家中。今年,该村的蜂箱数量将超过1200个,产值将超过100万元。

发展特色产业,让生活变得温馨——远安县华林寺镇“一村一品”透视

来自三个群体的村民田德金(音译)在2015年通过养蜂摆脱了贫困。今年,他的家人养了50多箱蜜蜂。“摆脱贫困,致富。将来我们的日子会比蜂蜜更甜蜜。”他笑了。像田德金一样,这个村子里有36户贫困户。

农村发展的关键在于工业。华林寺镇倡导“一村一品”,让每个村都有产业,每个家庭都能增加收入,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稳步推进农村振兴。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发展特色产业,让生活变得温馨——远安县华林寺镇“一村一品”透视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2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