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25字,读完约8分钟

走出快乐的新生活

爱情超市温暖人们的心

扶贫车间来到了村子里

瑶山乡光伏发电

蘑菇产业方兴未艾

在新农村脱贫致富

团风县成立于1996年,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是全省28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享有名人故里、建筑之乡、钢结构小城镇、临港新城等美誉。

扶贫攻坚以来,团风县广大干部群众一直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最新统计显示,全县有7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贫困人口24011户,70544人;贫困人口23880户,70122人;贫困人口131户,422人。全县综合贫困发生率从21.68%下降到0.13%。

2019年4月,省政府批准团风撤出贫困县。

完善机制,打造硬支撑

工作重心向扶贫转移,优势资源向贫困地区聚集,领导力量向扶贫战场集中,干部向扶贫一线聚集...共青团各级党员干部切实负起责任,两手抓,层层抓落实,不断凝聚全县扶贫的强大合力。

建立责任联系机制。坚持党政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建立协商、约谈、监督、暗访机制,落实县级负责人与乡、村相结合的责任,落实乡、村的主要责任,落实县级单位的领导和保障责任,落实县、乡、村党组织书记到村、户走访贫困群众,及时发现问题,跟踪解决问题。

加强农村结对帮扶。省、市、县、乡派出292个常驻小组,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帮扶。细化帮扶措施,落实家庭帮扶制度,引导帮扶干部开展帮扶活动。完善帮助工作列表、集中培训、登录备查等制度。,帮助贫困家庭制定和实施“一户一策”扶贫攻坚计划,每户有多项帮扶措施。

促进合作和有针对性的减贫。在省委办公厅的领导和协调下,13个省级单位和宜昌市夷陵区等配套单位准确对接团风,扎实推进区域合作和定点扶贫工作,推进产业带动、劳务合作、教育发展、人才交流等综合合作,帮助群众解决道路、饮水、就学、医疗、就业等实际问题,有效促进了全县扶贫和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开展“千家企业助千村”活动。共有137家非公有制企业和13家商会(协会)参与了“千企业助千村”的精准扶贫活动,共投入和捐赠3.5亿元,带动3648户家庭和9774户贫困家庭脱贫。

推进“党建促扶贫”活动。坚持每月开展一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驻地班组长会诊和帮扶干部集中培训。深化新时期“第一雁工程”,完善村级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机制,实行村干部专职管理,全面推行“村干部扶贫月公示”制度,建立“扶贫绩效档案”。分批培训乡镇领导、村支书、村驻村“一秘”和指定秘书1100人次以上,增强抓党建、促扶贫能力。

创建扶贫模式

惠民政策编织安全网

共青团认真落实教育扶贫、卫生扶贫、全面保障等各项惠民政策,确保贫困人口“两个保障、三个保障”的稳定实现。

巩固和提升义务教育。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校辍学控制工作的通知》,实施贫困家庭儿童辍学控制、适龄残疾儿童入学保障、学困生帮扶、留守儿童关爱、残疾儿童“一人一案”帮教制度,实现中小学生“零辍学”。

实施基本医疗政策。完善基本医疗政策落实情况,按规定降低贫困人口医疗费用,确保所有贫困人口参保,落实贫困人口保险补贴。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建设220个村卫生室,实现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组织完成对贫困人群的免费体检和对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

严格的房屋安全核查。通过特殊工种核查、帮助干部入户检查等方式。,全面开展住房安全问题调查和整改行动,实现贫困户核查全覆盖,有效保障全县贫困户住房安全。

做好扶贫搬迁工作。抓好对象认定、异地扶贫搬迁、新建和拆除旧房、配套担保、产业就业、退市等关键环节,严格遵守“建筑面积、不借款、新建和拆除旧房”三条红线,严格控制质量和安全,完成“交钥匙工程”,建成122个集中安置点,实现2621户4512人入住。

加强政策保障。严格对标政策,重点关注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困群体,坚持五保户和低保对象动态调整,按标准投保,并按月发放救助资金。

实施安全饮用水工程。开展贫困家庭饮用水安全调查和审查,建立贫困家庭饮用水安全信息台账。在“清洁水行动”期间,共清理了3672口井、水池和水塔,以及634公里长的主要供水支管网络。投资8410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升级工程,覆盖10个乡镇148个行政村,新增受益者146820人。

特色产业成为致富的“好方法”

没有工业支持,扶贫难以持续。有鉴于此,团风始终注重发展扶贫产业,把发展优势产业作为脱贫的主要途径和根本措施,把贫困家庭纳入优势产业链,依靠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家庭脱贫。

推行“五位一体”工业扶贫模式。通过建立项目库,重点发展优质粮油、蔬菜、食用菌、中草药、茶叶、油茶、水田综合开发、畜禽养殖、电子商务和乡村旅游等10大产业。鼓励市场参与者通过工作、支付股息和购买订单来增加贫困家庭的收入。

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强化高坪马蹄、回龙香莲、上八河蒿、丹田中药、加缪山茶花、都皮红花生等特色品牌。引进文氏集团建设“1360”示范标准高效养猪小区,引进山东寿光蔬菜建设千亩和盛蔬菜种植基地。支持东坡粮油等地方企业扩大和升级监管,实施24万亩优质稻米订单。引导10985户24857人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

创建扶贫模式

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贫困家庭就近就业。建设黄瑚现代农业示范园、加缪“一水一词”生态文化镇、临山河“星空元叶”等生态旅游项目,做好农业旅游与文化旅游的结合,200多个“农家书屋”被批准为“湖北灵秀明星农家书屋”,带动贫困家庭就近就业。

通过电子商务做好扶贫工作。围绕“一个中心、五个系统”,全面推进示范县项目建设,建成157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培训电子商务人员2100人,带动123户339人的贫困户增收。启动支持农村电子商务的可视化数据中心、农产品基地和生产环境的深度追溯系统。

规范光伏发电管理。连村已建成17座光伏扶贫电站,装机容量4620千瓦,全部纳入国家补助范围。加强电站运行维护管理,安装32台数据采集器,加入国家电网监控平台,确保72个贫困村年底分红5万元,为贫困家庭带来“阳光收入”。

支持有能力的人回国创业。积极引导有能力返乡者参与扶贫,鼓励“市场主体+村集体+贫困户”模式,增加贫困村和贫困户收入。全县共签订114个返乡项目,到位资金34.85亿元,有效促进了贫困家庭就业。

填写短板并画一张新画

同盟会精神坚定不移地坚持既定的脱贫目标,注重重点,取长补短,为战胜贫困打好基础。

统筹规划和资金整合。合理编制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年度实施计划,有序推进精准扶贫项目建设。按照“村申报、乡镇审核、县审批”的程序,对项目库进行动态调整。推进金融扶贫,投入金融资金3000万元,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发放扶贫小额信贷7952户,总贷款率49.85%。

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快农业排灌、水土保持、小农水利建设、水库除险加固、防洪安全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同村路、旅游路、特色工业路、道路安全工程向贫困村和扶贫产业延伸,不断提高农村交通设施质量。投入7100万元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生产用电覆盖率达到100%。

促进人类住区的治理。农民群众投入16万人,清理农村生活垃圾4.6万吨,清理沟渠13043条,清理农业生产垃圾4253吨,拆除私人建筑891栋。全县大型养殖场畜禽粪便处理设备匹配率为96.22%,畜禽养殖场综合利用率为79.04%。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习惯正在逐渐改变。

关爱留守群体。采取多种方式为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紧急救助、娱乐、法律援助等服务,积极为他们解决问题。“三留守”关爱基金的整合使11,500名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受益。

坚持精神扶贫。评选表彰1000户“我脱贫,我光荣”示范户和30户妇女脱贫示范户,组织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经验宣传活动。继续经营慈善机构“爱心超市”,实施爱心积分制。组织贫困家庭开展实用技术、专业农民、产业发展、就业和创业等多种培训,鼓励贫困家庭多渠道就业。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创建扶贫模式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3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