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74字,读完约6分钟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然而,巨大的担保需求长期面临巨灾保险供给不足的问题。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保险业参与巨灾风险管理,对于丰富灾害损失补偿渠道、完善救灾体系、提高巨灾防护水平、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平稳灾害引发的政府财政波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几年的试验,巨灾保险的运作模式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保险能撑起巨灾“保护伞”吗?

汶川地震是不可磨灭的记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大的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但保险赔偿的比例还不到1%。这个数字,加上这场灾难,震惊了中国的保险业。巨灾保险体系建设也在加快,保险业期待着为全社会撑起一把强大的保护伞。

巨灾保险不可或缺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民政部发布的信息,2017年,洪水、台风、干旱和地震是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风灾、低温冰冻、雪灾、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森林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共有1.4亿人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18.7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国共发生各类自然灾害1272.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96.7亿元。

保险能撑起巨灾“保护伞”吗?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频率高,强度大,往往造成严重损失。然而,巨大的安全需求面临着长期缺乏巨灾保险的供给。2008年,我国南方遭受冰雪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其中保险赔款超过50亿元;汶川地震同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但保险理赔仅16.06亿元,占不到1%;五年后,在四川省芦山地震后,保险索赔额占灾害损失的不到1%。在国际上,保险赔偿金额通常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30%-40%。相比之下,中国巨灾保险的差距是明显的。

保险能撑起巨灾“保护伞”吗?

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保险业参与巨灾风险管理,对于丰富灾害损失补偿渠道、完善救灾体系、提高巨灾防护水平、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平稳灾害引发的政府财政波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商业保险为平台,以多层次风险共担为保障的巨灾保险体系。原中国保监会也积极推进相关工作,选择保障不足、高度重视的地震保险作为突破口,率先建立了地震巨灾保险制度。2016年,先后发布了《建立城乡住宅地震灾害保险体系实施方案》和地震灾害保险运营平台。自2016年7月1日地震保险产品正式全面销售以来,截至2017年6月22日,全国共有地震保险科目19.8万个,保费收入503.09万元,保险金额188.75亿元。

保险能撑起巨灾“保护伞”吗?

多种模式正在共同推进

与此同时,许多地方的试点工作也在推进。2013年,原中国保监会批准深圳为中国首批巨灾保险试点地区。此后,宁波、云南、四川、广东、黑龙江等地也相继推出巨灾保险试点项目。

作为先行者,深圳于2014年5月开始试点实施巨灾保险。第一份保险单承保14种灾害,如地震、台风、海啸、暴雨、泥石流和滑坡。救助项目包括医疗费用、伤残救助、死亡救助及其他因灾难导致的相关费用。之后,对保险责任、承保模式和政府采购方式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宁波也在2014年启动了多灾种巨灾保险试点项目,其保险范围与深圳相似。在今年宁波启动的新一轮公共巨灾保险实施计划中,自然灾害保险的覆盖面增加了暴雪责任保险;雷电保险的责任延伸至居民家庭财产损失的救助。在补偿标准方面,也比以前的试点方案有所提高。

保险能撑起巨灾“保护伞”吗?

结合当地地震灾害频发的实际情况,云南省和四川省开展了地震保险试点项目。2015年8月,中国首个地震巨灾保险——大理白族自治州农村房屋政策性地震保险正式签署,为全州5级以上地震造成的农村房屋直接损失和城镇居民死亡提供风险保障,所有保费由政府财政承担。截至去年年底,已完成三次地震保险赔付,累计赔付6300多万元,惠及15000多户。四川省城乡居民地震保险试点项目于2015年正式启动。

保险能撑起巨灾“保护伞”吗?

广东省和黑龙江省是巨灾指数保险试点项目。自2016年以来,广东省已在10个城市启动了巨灾保险试点项目。巨灾保险承保三大自然灾害:台风、暴雨和地震,提供23.47亿元的风险保障。2016年,黑龙江省启动农业金融巨灾指数保险试点项目,覆盖28个贫困县的干旱、低温、强降水、洪涝等常见农业灾害。试点保险类型包括干旱指数保险、低温指数保险、过量降水指数保险和洪涝指数保险。

保险能撑起巨灾“保护伞”吗?

承担沉重的责任仍然需要打破

经过几年的试验,巨灾保险的运作模式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然而,随着试点的深入,人们也意识到巨灾保险仍然需要解决它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支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首先是我国巨灾保险法律制度的缺失。虽然我国非常重视巨灾风险管理,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巨灾保险法律体系。

其次,我国人民的巨灾风险意识薄弱。由于巨灾风险难以预测且发生频率较低,人们往往在经历了严重的巨灾事件后才短暂关注巨灾风险,但很难持续下去。许多居民和企业很幸运,认为类似的灾难事件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连续发生,也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他们对参加巨灾保险并不“感冒”。

最后,开展巨灾风险评估仍然缺乏数据支持,这使得评估巨灾风险变得困难。巨灾风险评估需要复杂的巨灾风险分析和建筑物巨灾损失分析的帮助,因此评估技术非常困难。然而,要获得更准确的巨灾风险信息是不可能的,这使得保险公司无法理解他们所承担的风险,也不愿意轻易承保。

因此,一些专家建议尽快出台巨灾保险立法。通过立法,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明确巨灾保险制度的产品形式和业务范围,规范操作流程和操作行为,明确政策支持的形式和内容。同时,丰富了巨灾保险产品的供给,进一步加强了保险产品的R&D和系统设计,推出了洪水、台风等灾害的巨灾保险产品,逐步形成了包括重大灾害在内的综合巨灾保险体系。同时,政府、保险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要加强对居民和企业的引导和宣传,使防灾减灾和保险防灾深入人心,增强公众主动防范巨灾风险的能力。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保险能撑起巨灾“保护伞”吗?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6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