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5字,读完约5分钟
张欣当今,中国的互联网、物联网、金融技术、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及其应用发展迅速,交通物流业发达,为农业开拓市场和农村产业集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也为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培育农村休闲旅游和建设特色城镇提供了新的动能。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重很大,城乡差距和“三农”问题相当突出。因此,改革开放20年来,2004年以来连续1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都是“三农”。中央一号文件几乎成了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恰当用语。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后,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做出了全面而具体的部署,标志着我国农村振兴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农村地区更加突出。城乡差距和“三农”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原因,不仅是资源禀赋的差异造成的,也是特定历史时期二元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的产物。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解决“三农”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相应的政策调整和实施也在加快。从2000年开始,粮食直接补贴的政策构想被提出,并于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2006年元旦全面取消农业税。然后,在2016年和2017年,中央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以加快填补农业和农村地区的不足,并加强、惠及和丰富农民。这些政策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中国在新时期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然而,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乡差距并没有明显改善,甚至有扩大的趋势。这种状况不仅表现在农业供给质量低、结构失衡、农民素质低、竞争力弱,还表现在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上。这使得“三农”问题仍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取决于时间、地点和人。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为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农村融合发展、凝聚全社会力量,特别是充分发挥财政转移支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的需求与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提出和部署了农村振兴战略。可见,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是适应重大社会矛盾变化的新要求,也是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而提出的。这就是所谓的“天气”。
农村振兴重在工业发展。工业发展依赖于经济因素的积累和效率的提高,其中科学技术的作用尤为重要。如今,中国的互联网、物联网、金融技术、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及其应用发展迅速,交通物流业发达,为农业开拓市场和农村产业集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模式及观念的改变,城市居民对绿色、安全、优质的农产品(000061,股票)(000061,股票)和美丽的农村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为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休闲旅游和建设特色城镇提供了新的动能。根据农业部的最新统计,中国“互联网+”相关产业的增加值已占农业增加值的14%;乡村旅游业占8.9%;新工业和新商业形式对农业和农村社会总产值的贡献率超过20%。这就是“地理优势”。
更重要的是,我们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农村振兴创造了“人与人和谐”的条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和《国务院关于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不仅提出了实施农村振兴战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需求与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且实现了“两百年”的目标,实现了全人类共同富裕的高度。它描绘了“以农业为先导,以农民为职业,以农村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的美好前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振兴道路。党中央在深刻准确把握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实现农村振兴的路径。即“优先发展农业和农村,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体系,按照工业繁荣、生态宜居、农村文明、有效治理、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这为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强“三农”政策、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信心。
正是基于天气、地理位置和人民的和谐,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国家能够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强的措施,推动和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的目标,谱写新时代农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作者是同济大学财经学院研究员,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主编:崔志明hf118)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乡村振兴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6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