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2字,读完约5分钟
记者笔记
本报记者李海南
春节假期刚过,旅游就成了热门词汇。近日,由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旅游绿皮书:2016-2017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以下简称《绿皮书》)也揭示了当前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十字路口”。
绿皮书指出,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旅游业正处于从开放驱动、市场驱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模式和旅游业自身发展模式都面临着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任务。虽然土地、资本等传统因素在增长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质量的提高必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途径。
对中国旅游业来说,不仅要通过创新提高传统生产要素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创造新的生产要素,形成新的要素组合,通过技术、制度、管理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引导创新要素和传统要素形成新的组合,从而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内生动力。
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据,2016年上半年,中国旅游投资达到4211.5亿元,同比增长约30.5%。有9,944个旅游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2016年将超过13,000个。
旅游需求旺盛,规模投资快速增长,正符合当前经济环境下稳定增长的宏观要求。毕竟,旅游业作为一个广泛的类别,发挥着强大的主导作用。据统计,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有110多个相关产业,近年来对相关产业的贡献日益突出: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和商业的贡献率超过40%。
毫无疑问,投资规模的上升与日益强劲的旅游需求有关。这也客观地证实了中国正在迅速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这意味着旅游活动的参与者范围已经扩大到普通劳动者,这与只有少数高收入群体才能参与旅游市场开发的阶段明显不同。其背后反映的不仅仅是国民收入的增加,还有人们旅游需求的变化,即从偶然到普遍,从单一到多样。应该说,这一变化的结果是积极的。
根据国家旅游局早些时候发布的《中国旅游发展报告》(2016年),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其中,旅游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综合贡献达到10%,三次产业间接带动的增加值逐年增加,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显著。旅游业是拉动消费、投资、进口和出口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动中国供应方结构改革的新增长点。
然而,正如绿皮书所述,希望旅游业继续发挥全面的主导作用,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的内生动力。以出境旅游为例,尽管中国游客数量有了可喜的增长,但国家旅游局的综合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接待了41亿多名国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为4.13万亿元,有1.2亿中国公民出国旅游。另一个问题不容忽视。根据绿皮书,2016年出国人数的增长率可能会保持在10%以下。与世界其他旅游目的地相比,中国的出境潜力不可低估,发展势头强劲。但是,中国出境旅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处于“初级阶段”,这主要表现在出境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仍然较低,启蒙教育仍然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要缓解出境游客和目的地居民之间的文化冲突,促进相互理解和理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塑造中国公民的出境旅游形象,任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根据《绿皮书》,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制度和政策决定着整个国家创新体系中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的投入、流动、使用效率和创新效果。即使是高度市场化、强调自由竞争的国家,也高度重视政府在推动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出台了相关政策,建立了孵化机制,建立了创新网络,培养了创新人才,支持了创新联盟。
对于当前中国旅游业,绿皮书建议:研究制定中国旅游业创新发展战略;建立国家旅游创新平台和高层次创新决策咨询机制;系统研究我国旅游创新的现状、企业创新面临的问题以及鼓励创新的相关政策;研究中国旅游创新的最佳范例;鼓励企业牵头建设创新联盟等。
必须承认,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环境的不断改善,中国旅游市场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但客观地说,旅游市场中的一系列顽疾正在侵蚀着旅游业发展所取得的一些成就。归根结底,这可以归因于相关制度的缺乏或有待改进。
因此,在国家明确将旅游消费作为新的消费热点并大力培育旅游消费的关键节点,如何响应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战略号召,尽快形成一个不断完善、能够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的国内旅游市场环境,鼓励形成一个促进创新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成为当务之急。这不仅是国内旅游市场进入“大众旅游”时代的重要任务,也是展示中国出境旅游实力和国际游客入境旅游需求上升的旅游需求的重要任务。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完善创新环境 促进旅游业大发展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9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