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05字,读完约8分钟

货币政策作为我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之一,应遵循稳定审慎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在追求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要抑制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泡沫,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防止居民财富和收入差距急剧扩大。

陈涛祝愿梦想成真

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的收入,包括利息、租金、专利收入或股息收入以及财产经营的财产增值收入。目前,财产性收入在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但却在快速增长,其分配不平等性也在不断加剧,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转轨过程中收入分配制度的缺陷、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以及一些不合理的经济政策,其中货币政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货币政策应尽可能降低对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

货币政策对居民财产性收入分配的影响方式可以分为三类,即利率方式、货币方式和信贷方式。

利率传导渠道

因为储蓄存款对低收入人群来说仍然是最重要的

即使是唯一的金融资产,如此长期

受管制的存款利率增加了其财产收入

长期缓慢、长期受控的存款利率和

抵押贷款利率分割居民的财产收入

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

利率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通过三个渠道:一是存款基准利率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利息,间接影响政府债券、公司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的利息收入;二是抵押贷款利率的变化会影响居民购房的利息支出,从而影响其房产净收入;第三,它对股票、债券、房地产和其他资产的价格产生负面影响,并影响居民的财产增值收入。这三个渠道的净效应取决于利率市场化程度和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构成。

货币政策应尽可能降低对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

目前,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即将结束,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已于2015年10月24日取消。此前,存款利率长期低于市场均衡利率,不仅压低了存款利率,还压低了国债、公司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的利率,实际利率往往出现负值。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利率的角度来看,央行仍在控制其上限,在2007年9月之前,购买两栋以上住房的居民与购买第一栋住房的居民之间的贷款利率没有差别。此后,为了抑制投资和投机性购房需求,政府和中央银行规定,二手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与大中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速度相比,抵押贷款基准利率和浮动上限较低,调整政策滞后时间较长。

货币政策应尽可能降低对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

由于储蓄存款仍然是低收入人群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金融资产,长期控制的存款利率使得他们的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对于高收入者来说,固定利息收入占其财产收入的比例较低,而来自房地产和其他资产的财产收入所占比例较高。较低的监管抵押贷款利率推高了房地产和其他资产的价格,降低了抵押贷款的利息支出,从而使高收入人群获得较高的房地产增值收入。因此,长期控制的存款利率和抵押贷款利率进一步拉大了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分配差距。

货币政策应尽可能降低对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

货币传导渠道

当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时,不同收入群体进行资本

生产结构调整的能力和获得的收益率

非常不同。

货币渠道对居民财产性收入分配的影响是通过资产结构调整的作用来实现的。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认为,货币、债券和股票等金融资产以及实物资产共同构成了公共资产组合。

当中央银行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使货币供应量超过公众持有的货币时,货币资产的边际收益率将下降,公众将重新调整其资产结构。多余的钱将用于购买非货币金融资产或实物资产,如债券和股票,导致对非货币资产的需求增加,价格上涨,边际回报率下降。只有当所有资产的边际收益相等时,资产结构的调整才会终止。

在中国,目前可供居民选择的资产主要包括金融资产,如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投资基金、信托计划和房地产。不同资产的投资门槛差异很大。例如,银行活期存款的投资起点是1元,而信托产品的投资起点是100万元。

当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时,不同收入群体的资产结构调整能力和获得的收益率就大相径庭:中高收入人群可以自由调整资产结构,他们的资产高度多元化。他们有能力投资于具有较高初始金额和回报率的金融资产或房地产,从而获得更多的财产收益;然而,低收入人群受到收入和知识水平、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限制。,他们调整资产结构的能力较弱,他们无法购买投资门槛较高、收益率较高的资产。因此,扩张性货币政策也可以通过货币渠道扩大不同收入群体的财产性收入分配差距。

货币政策应尽可能降低对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

信用传导渠道

银行在向居民发放抵押贷款时,将优先考虑中高收入人群。因此,在房价和信贷杠杆上升的情况下,他们更有可能从银行获得房地产投资贷款。

在该行动下,其净资产和财产收入

迅速增加。

当央行采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扩张性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时,将会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然而,在宏观经济低迷或低迷时期,当银行不良贷款上升并遭遇“资产短缺”时,大量新的信贷将流向房地产行业,而住宅抵押贷款将迅速增加,从而使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例如,2016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16万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3.63万亿元,占新增贷款的35.7%;9月份,个人住房贷款增加4759亿元,同比增加2055亿元,占新增人民币贷款的39%。

货币政策应尽可能降低对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

由于中高收入人群的现金流和抵押资产较多,信用评级较高,而低收入人群的现金流和抵押资产较少,信用评级较低,银行在发放居民抵押贷款时会优先考虑中高收入人群,因此他们更有可能从银行获得房地产投资贷款。在房价上涨和信贷杠杆的作用下,他们的净资产和财产收入迅速增加;然而,低收入人群很难获得这种新的抵押贷款,因为中国没有针对低收入人群的次级抵押贷款,这是中美金融机构在抵押贷款目标上的一个重要区别。由此可见,中国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也将通过信贷渠道扩大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距。

货币政策应尽可能降低对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以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让所有人受益于更加公平,朝着共同富裕稳步前进。货币政策作为我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之一,应遵循稳定审慎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在追求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要抑制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泡沫,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防止居民财富和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谐与稳定。

货币政策应尽可能降低对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

第一,增强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可控性和主动性。央行应设定明确的货币供应量增速目标区间,并利用公开市场操作、长期贷款(slf)和中期贷款(mlf)等更加灵活的工具,保持商业银行储备货币和基础货币的可控性,从而增强货币供应量增速的可控性。继续提高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灵活性,增强央行调控基础货币的主动性;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时,应考虑西方国家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以及国内外扩张性政策组合对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影响。

货币政策应尽可能降低对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

二是加强信贷规模和结构的调控。央行应通过差别化准备金率控制一、二线城市房地产贷款的快速增长,如对房地产贷款超过目标上限的金融机构实施更高的准备金率;运用窗口引导、有针对性的RRR减息、抵押补充贷款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提高其信贷可获得性,帮助低收入人群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

货币政策应尽可能降低对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

第三,及时调整抵押贷款利率,提高抵押贷款利率的息差。抵押贷款利率和房地产价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在实体经济低速增长、房价过快上涨的情况下,央行应及时提高抵押贷款基准利率,加大首套和两套以上住房之间的抵押贷款利差。一方面支持中低收入人群的第一套独立住房需求,另一方面抑制高收入人群的投资和投机性住房需求。

货币政策应尽可能降低对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

第四,加快农村和落后地区金融体系建设,创新适合低收入群体的投资和金融管理工具。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多少也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机构体系的完善密切相关。由于城市金融市场更加发达,金融工具的数量和种类也更多,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有更多的投资渠道和财产性收入来源。因此,政府应促进农村和落后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创新适合低收入群体的金融工具,降低金融投资门槛,以拓宽低收入居民的投资和金融管理渠道,增强他们调整资产结构的能力,从而增加他们的财产性收入。

货币政策应尽可能降低对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

(作者:陈涛,国际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中国农业银行无锡分行朱蒙分行)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货币政策应尽可能降低对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0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