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0字,读完约4分钟
高温超导、中微子振荡、三江源生态恢复...随着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东风”,一些深奥的科学术语“飞入”了普通人的耳朵。以获奖项目为代表的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硕果累累。具有象征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在中国不断涌现,构筑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中国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中取得了坚实而快速的进展。
“载人航天”、“快速望远镜”、“墨子量子实验卫星”和“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从奋力追赶,到“肩并肩”,再到“领先”世界的一些成就,中国的一系列创新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中国人为此感到骄傲。
北斗二号卫星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别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辉表示,北斗二号卫星项目持续了8年,摆脱了对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的依赖。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项目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陈和生院士表示,要通过战略性、前沿性的基础研究,解决我国科技发展中“最难攻克的难题”和“制约发展的瓶颈”。
——基础研究是支撑科技强国的“创新之源”。
在当前科技创新的良好形势下,要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努力在原始创新上不断突破。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王宇鹏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赵忠贤院士在基础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获奖再次表明国家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并向公众宣传基础科学的重要性。
对于研究机构而言,科学技术奖在激发研究人员的创新热情、鼓励科技创新和促进优秀人才成长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核安全技术研究所完成的《新核能系统中子输运理论与高效利用方法》获得了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奖与核反应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关。核安全研究所所长吴亦灿说,这次颁奖大会对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激励。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应该有一种“不创新,毋宁死”的历史使命感,以“不找借口”的勇气,引领科技创新,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与力学研究所专门从事光电设备的研究与开发,自主开发的世界上最大的中阶梯光栅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长春光机所所长贾平说,科学技术奖是对科技人员科研能力和科技成果的正面评价,对科研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对推动科研机构弘扬“安全、钻探、魅力”的科研精神,营造鼓励创新的科研氛围具有重要作用。
——培育更多创新土壤,释放更多创新活力(爱记、净值、信息)。
在世界上科研产出增长最快的100家科研机构中,有40家来自中国。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的《2016年自然指数新星榜》显示,中国科研机构引领着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快速增长。
许多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也说,中国的科技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差距,“同志们还需要努力”。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可以提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效率。“作为中科院下属的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我们不仅要加大创新能力的投入,还要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联宏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表示,公司正计划搭建一个新化学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为行业转型升级(爱基、净值、信息)贡献力量。
要鼓励研究人员投身于研究,必须建立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将激发全社会的潜能。中国科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律与知识产权系副教授刘超表示,中央政府此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关于实施以知识增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体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突出方向,将在更大范围内催生出优秀理念和突破性创新。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国家科技大奖为创新氛围再添“一把火”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1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