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41字,读完约5分钟
敏锐的观察
周雪松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市场供需对接的困境仍然是当前的难点之一。一方面,我国养老服务供给的各项指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高空购买率和盈利困难制约了养老金行业的发展。专家认为,面对养老产业市场供需对接的困境,2017年政府和企业将共同努力解决供需对接问题。
过去的2016年是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与养老产业相关的“十三五”规划,引领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医疗护理相结合的养老服务设施。此外,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养老金融、医疗、土地、人才、技术和服务相结合等专项政策,相继建立了养老服务标准和规范,促进了养老产业的规范发展。养老产业的政策环境更加清晰,引导了养老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2016年中国养老地产市场回顾与趋势展望》报告,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养老消费需求将继续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22亿,占中国总人口的16.1%。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老龄化程度正在逐步加深。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养老消费需求将继续快速增长。养老产业发展非常广阔。
目前,养老金行业呈现出加快企业布局、去房地产化和服务精细化的趋势。2016年,养老机构、金融机构和房地产企业通过并购、强强联合和海外投资,加大了对养老产业的探索和布局,通过“去房地产化”和创新养老服务和管理模式,打造了自己的特色。产品线和服务体系;通过投资国内外养老产业,我们可以实现自身产业(爱心基金会、净值、信息)的转型升级或配置全球养老资产,积累养老产业的长远发展,加快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
从中国当前养老产业的构成来看,主要包括养老服务、养老地产、养老金融和养老供给四个方面。其中,房地产是载体,相关服务和金融是重要的延伸,相辅相成,相互融合。以上报告以养老地产为重点,分析了与之密切相关的政策环境、养老服务和金融,旨在为行业提供参考。
笔者认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将继续是政策的重点。“十三五”规划第一年后,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应的养老产业政策和规划。可以看出,2017年,中国养老产业将继续在居家养老、医疗、科技养老、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民间资本进入和人才服务等领域发挥优势。中央政府可能会出台更多各级试点政策,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模式,通过出台具有约束力和规范性的政策法规,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优化养老产业发展环境。
在国家建立“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体系”的主旨下,地方政府不断出台保障政策,补贴居家社区养老,鼓励相关机构、社区和儿童参与养老体系建设,解决养老问题,实现老年人的安全感。截至2016年底,从地方养老政策来看,如《河北省实施〈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办法》、《宁夏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推进养老服务条例〉办法》、《合肥市实施〈合肥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办法》、《贵州省实施〈保障贵州省老年人权益条例〉办法》等,均将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由此可见,居家养老仍是2017年政策投资的重点。此外,随着健康养老和科技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的兴起,这类新型养老服务的规范化也将成为地方政策首先探索的热点话题。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供需矛盾仍然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困境之一。一方面,中国养老服务供给指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老年床位672.7万张(平均每1,000名老年人有30.3张),其中社区住宿和日托床位298.1万张;有361,000个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覆盖率为52.9%。“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养老目标是“城市日托社区全覆盖,农村覆盖率超过50%,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5-45张床位,城市日托社区全覆盖,农村覆盖率超过50%”,即到2020年,我国老年病床数量应超过800万张,这表明我国养老产业仍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另一方面,高空购买率和盈利困难制约了养老金行业的发展。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30%以上的养老机构处于亏损状态,中国养老机构的空平均占用率达到48%。可见,面对养老产业市场供需对接的困境,2017年政府和企业将共同努力解决供需对接问题。
在企业和产品方面,有去房地产化和精细化服务的趋势,空有一定的老龄化改造空间。泰康等保险公司正围绕“保险+医疗”的战略进行全国性布局。万科等房地产公司正从养老地产转向养老产业发展,更加注重产品线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远洋运输更加注重服务和运营,形成了“轻、重”的养老产品模式...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养老机构还是其他类型的企业都已经跳出了“养老地产=养老产业”的发展轨道,企业正在逐步向“养老地产”迈进,
笔者认为,中国养老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企业而言,无论是家庭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都应该围绕养老模式完善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打造自己的产品线、服务体系和产业链。
未来,无论政策环境还是市场变化趋势,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仍将是深入探索的重点,健康养老、科技养老等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兴起将推动养老产业的根本性创新和改革。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养老产业供需对接现两难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2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