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241字,读完约11分钟
Zoudewen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湖北经济长期发展的基础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三不变”是总书记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定位,为加快疫情后湖北振兴增添了信心,为我们规划“十四五”指明了方向。
首先,湖北经济的长期基本面没有改变。必须强化产业链,实施产业基地再造和产业链升级工程
优化升级,不断巩固传统产业优势。面对这一次疫情的挑战,中国的产业链表现出了极大的稳定性和弹性。一方面,这源于中国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所有产业类别都被列入联合国产业分类的国家,完整的产业链具有高度可控性和可追溯性。另一方面,这来自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大量消费升级需求推动技术突破,延伸产业链,催生新模式、新形式,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带来上、中、下游的供需关系,使整个产业链进入稳定、迭代的发展轨道。
湖北是一个制造业大省,拥有冶金、汽车、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的坚实基础。许多传统产业是特色产业。一旦新技术和新模式被注入并向中高端发展,传统产业将有望在凤凰涅槃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例如,作为湖北第一支柱产业的汽车产业,在中国拥有10万多家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仅湖北省就有1300多家规模以上的汽车零部件企业。2019年,中国共生产2572.1万辆汽车,其中湖北生产220多万辆,居全国第四位。现在,汽车工业正朝着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共享化和轻量化的方向发展。湖北应顺应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前瞻性布局,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络化汽车,加快下一代汽车产业的颠覆性创新。
强化优势产业的主导地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目前,我省已形成光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智能终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多点支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格局。2019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07亿元,同比增长9.97%。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产业,“核心屏端网”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我省十大重点产业之一,对提升湖北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后疫情复苏和“十四五”期间,该行业肩负着更重的责任和更大的希望。要围绕长江仓储公司、华为公司等重要产业链和配套企业,动态调整推进,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效“扭转”产业链。未来,湖北将在继续壮大现有企业的同时,做更多的增量——瞄准集成电路、新显示器、光通信等子行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集聚更多的第二总部和独角兽企业;加强与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公司的对接,力争“十四五”期间在湖北规划更多集成电路项目;抓住国家“新基础设施”的机遇,规划5G、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一系列重大项目;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省级半导体3D集成制造创新中心创建国家制造创新中心,创建新显示器、量子信息等省级制造创新中心,努力提升产业发展新动力。围绕龙头企业培育产业生态,把“核心屏端网络”提升到万亿级,打造湖北未来产业竞争力。
加强产业链补充,实施产业基地再造和产业链升级工程。要弥补不足,增强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和关键产品的支撑能力。继续以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和重大投资项目为重点,突破封锁点和连接断点,加强要素保障,促进上下游、生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恢复生产合作。有必要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共同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
第二,湖北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我们必须提前计划,规划未来的产业
必须为未来做好规划,创新布局来源,提高原创能力。准确把握当前互联网技术的迭代更新趋势,以新的全国性系统支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重视科学仪器建设,努力把武汉建成国家(中央)科技创新中心。武汉完全符合三个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布局原则,即区域基础、不重复布局和活动场所。这个地区有基础。湖北省武汉市科教优势明显,综合实力居中国中西部省市前列。布局不重复。目前,国家尚未在中部地区建立国家(中央)科技创新中心。这个地方非常好。湖北省出台了相关意见,成立了省级科技领导小组,明确提出了建设武汉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的目标任务,相关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推动新一轮发展的根本举措。推进武汉建设国家(中央)科技创新中心,增强支持创新能力,培育新的动能,是当前形势下湖北灾后恢复的最有力措施之一。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互动整合”机制。ITRI是一种新型的R&D制度,是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ITRI应该在成就和市场之间牵线搭桥,促进技术和市场的无缝连接。
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例如,人工智能产业。湖北拥有良好的R&D实力和坚实的工业基础。引进和培育了小米科技、科达迅飞等一批国际一流企业,脱脱科技、极限智能等一批本土企业快速成长。但是,总体而言,湖北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仍然较小,在核心产业规模和相关产业规模方面,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十四五”期间,要加强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提升基准,积极争取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力争在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领域实现一批标志性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创新集群。
打造湖北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走廊。武汉提出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以高辛大道为创新主轴,以光谷科学岛为核心创新源,建设三个创新节点,开发三条1000亿条通道,形成“一轴一源三节点三通道”的“1133”创新空布局,全省和全市坚持不懈建设光谷,利用国家和全球力量建设光谷。这个想法很好。“十四五”期间,湖北应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整合建设湖北长江经济带技术创新走廊。新老基础设施同步推进,交通走廊开通。武汉现有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自由贸易区将连成一条主线,向东延伸,连接鄂州、黄冈、黄石,并架设光谷创新走廊;向西延伸,连接仙桃、天门、黔江、荆州、荆门、宜昌,建设长江高科技产业走廊。
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治理。湖北的科技体制改革有着良好的基础,以武汉为例,如建设工业研究院、城市伙伴计划、十大(部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改革)、修订《科技进步法》。湖北人才资源丰富,拥有高层次人才和新型经济人才。现在,在科技创新的决策层面,我们可以听取专家和企业家的意见。建议加强武汉城市伙伴计划的实施,建立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决策机制,吸收社会各界人才参与。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技术研究所,将其作为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双一流”大学、技术和成果转移的重要载体。
第三,湖北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枢纽优势,激发内需潜力
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提出,要深化供应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中国超大型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出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的经济界人士时再次指出,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正在逐步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是对全球化新转折点的重大判断。
立足国内流通,充分发挥湖北枢纽优势。武汉应努力突出市场功能,成为交通、物流、商业、金融、信息等生产要素聚集的“大市场”。充分发挥武汉的交通区位优势,支持武汉建设“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确保应急物资在关键时刻可用、快速调整和使用。支持武汉建设中国内地内外双向开放流通试验区,促进商品要素流动和开放,不断向规则开放升级。通过改革促进各种制度和优势的整合创新,充分发挥我国的市场优势和制度优势,体现湖北在国内大循环建设中的责任和作用。
开放要素流通,加快完善内需体系建设,激发内需潜力。从区域角度来看,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各种要素的自由流动;从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角度来看,要促进从生产到流通再到流通再到消费的顺畅流动,促进完善的产业支撑体系。要优化现有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组合,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水平,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不断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要提高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数据元资源将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战略资源。必须促进数据元素的市场配置,促进数据流通,使数据价值最大化。
立足双循环,规划湖北新开放。湖北地处中国内陆,但自古以来就被称为“九省通衢”,开放条件非常好。我们有“四有”:平台、载体、渠道和动力。要进一步抓住国家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机遇,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为导向,以中欧半卧和新海陆通道为骨架,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做好中欧半卧(武汉)、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
第四,“三不变”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要求政府加快数字转型,创造良好的发展生态
“三不变”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后湖北振兴的鼓励,也是总书记对湖北未来发展的委托和希望。“三不变”是基于湖北和武汉人民谁是值得成为英雄。我们要正视困难,主动进取,努力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治理和改革,创造“十四五”期间湖北优质发展的良好生态。
必须加强互联网思维,加快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进步所创造的技术秩序以其全新的理念、方法、工具和体系改变了政府治理,也带来了政府治理逻辑和运行流程的巨大变革。政府数字化转型是湖北推进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要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优化经营环境。发展主要是要素的聚集。疫情期间,湖北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一方有难,各方都支持,中央政府下了命令,各方都赶到湖北,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各种势力的大集合。中共中央还专门研究确定了一系列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湖北应该重点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改善经营环境,将其政策优势转化为形成集聚发展因素的优势,为疫情后的复苏增添强大的动能。
要理顺产业周期、市场周期和经济社会周期,营造良好的发展生态。从目标定位来看,今年要在全面小康社会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在决定性的战役中战胜贫困,规划“十四五”期间的发展;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正在深化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促进包括科技创新和生态保护在内的高质量发展。从国际视角看,国际治理模式和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正面临重塑和突破。要形成创新主体高效协作、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通过产业循环恢复生产力,通过市场循环培育竞争力,通过经济社会循环提升民生福祉,营造良好发展生态。
(边肖是省委机关工作委员会直属党校校长兼省经济协会会长)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准确把握“三不变”的科学判断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1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