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47字,读完约5分钟
“这座山很高,有许多石头。当你出去的时候,你会爬上斜坡。这块地不是三尺平的,诸神也无能为力。”这首顺口溜讲述了广西大华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藤村的地理环境。
然而,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农藤村党支部积极发扬“遇水开山、架桥”的开拓精神,带领全村人民找到了脱贫致富之路。如今,别墅式的住宅建筑隐藏在“农家”的树林中,核桃和葡萄产业装饰在深山中,以农家和乡村旅馆为特色的姚乡村旅游也很火爆...
从贫困山区到美丽的生态村,46岁的农藤村党支部书记黄书权告诉我们一个秘密:无悔、党群联动、党员带头。
石漠化治理
黄凌边生态家园
脱贫致富和改善石漠化环境是关键。当地通过发展种植将石漠化治理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2008年,黄书权自上而下协调赢得全乡核桃村种植试点。为了带动群众植树,他还自筹资金,带着村里的10名群众代表到凤山进行实地考察。核桃苗到位后,他多次向县乡技术人员询问种植技术,并亲自去指导农民种植。仅仅三个月,他就在街街屯种了150英亩核桃。
2009年,七百弄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家地质公园资质。黄书权以此为契机,动员村内6个党支部的50多名党员,在村和乡两级成立了党群委员会,通过党群活动积极宣传石漠化的成因和危害,号召大家着眼长远,把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人工造林工程。
在党群委员会的号召下,揭街屯的农民孟主动承包了荒山,种植了300个核桃和20多亩毛葡萄。2017年,毛葡萄开始结出果实,仅蒙古桂英就赚了4000多元。今年,计划扩大种植100亩毛葡萄,带动全村发展毛葡萄产业。
目前,根据当地情况,农藤村的人们已经种植了3200多亩核桃、800亩毛葡萄、柿子、珍珠李和四月红桃等特色水果以及黄华丽等珍贵树种。
在石漠化地区创造青山绿水,不仅可以美化村庄,丰富村民,还可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2013年9月,农腾村荣获“河池市核桃产业发展先进集体”称号;2014年,农藤村也被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部门评为“自治区生态村”。
党群联合建设
特色住宅成为美丽的乡村
2011年以前,脑一屯的姚同胞住在茅草屋里。为了改造闹屯村的茅草屋,闹屯村党支部抓住广西大华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机遇,党群共同努力建设。村里的党员和干部带头,大家族带着小家族先建后建。在闹屯村草堂改造工程中,注入了瑶族建筑特色,使新民居富有瑶族民居特色,形成了“天街别墅”景区。
为了让屯内的美景真正“活”起来,今年,在大华县委和县政府的支持下,屯开始修建通屯路。“男人、女人和孩子都去打仗!”村委会副主任孟导说,为了尽快修复道路,只要有空,大家都会来帮忙。“党和人民群众有相互信任和共识,每个人都有一颗坚强的心,都在寻求共同发展。”黄书权介绍说,道路建设占用的土地和菜地由群众免费提供。
党群联合建设有助于消除贫困。很快,全村20多户完成了22条道路。山峰之间有一条蜿蜒的山路,如一条美丽的流光。
同时,农藤村党支部还通过“村干部带头,大户带小户,先建后建”的模式,推进危房改造和家庭水箱建设。在过去几年里,修复了300多所破旧房屋,建造了47个家庭水箱和6个集中供水项目。在蜿蜒的山路旁,一栋栋建筑拔地而起,被称为“悬崖边上的别墅”,成为山里的一道独特风景。
党员带头
工业发展促进人们摆脱贫困
探索产业发展,提高造血能力。随着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不断推进,农藤村前山万农观景台、天街别墅等旅游项目相继建成,村党支部也不断加强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甚至获得127.9万元资金整治徐桥村村容,建设生态文明新村和“农家乐”示范点。
2013年3月,村党总支副书记兰芳玲创办了布努家庭农家乐,改善了游客接待条件,成为大华瑶山乡村旅游示范点。
为了提高接待游客的能力,在她的推动和帮助下,在农藤村桥圩屯修建了五座农舍。通过农家乐销售生态土特产,通过“党员可以成才+农家乐+电子商务+旅游+扶贫”的模式,带动周边贫困家庭和群众发展特色养殖业。农家音乐的建设促进了餐饮业和生态食品业的融合与发展,成为贫困人口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有效平台。目前,农藤村全村接待游客人数已超过20万,年旅游收入已超过120万元。姚同胞在自家门口吃过“生态旅游餐”。
此外,村党支部还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共同推进精准扶贫。担任队长20多年的波舍屯党员吴守明,不仅带头利用大山丰富的草场资源养羊,还动员村里其他人一起养羊。"山羊是良种,年收入可达几万元!"吴守明说,去年只卖了10多只羊就给他带来了1万多元的收入。2014年,吴守明率先退出了贫困家庭的行列。现在,在他的领导下,波舍屯有7户养羊户,他们的收入不断增加,其中6户建起了楼房,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人民日报(2018年7月13日06版)
来源:荆州新闻
标题:贫瘠土地上的脱贫奇迹(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
地址:http://www.jinchengblades.com/jzxw/8262.html